历史沿革展厅
1.北京展览馆的历史沿革
萌芽(1952 - 1954)1952年,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访问苏联,在和苏联谈判中,苏方提出在中国展示苏联的建设成就,包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等。
为此,中央决定在北京、上海建设苏联展览馆,以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派了建筑专家来我国帮助设计和施工。
我国成立了三人领导小组,彭真任组长,当时任北京市人民 *** 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赵鹏飞同志受彭真同志委托,具体参与展览馆的建设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 *** 秘书长薛子正、北京市 *** 秘书科长王荣章和苏联驻华大使文化参赞一同在北京市城区考察地理环境,选择建馆地点。
根据当时北京市拟将西郊一带建成文化、科技、游览区的城市建设规划,经中苏双方一致同意,并经北京市人民 *** 批准,将馆址确定在西郊西直门外。1953年由中央财政部投资2700万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场)。
工程耗资2400万元。初生(1954)1953年10月15日,在建馆工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中央人民 *** 和北京市人民 *** 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以及参加建馆的工人、干部出席了开工典礼。
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官司员也应邀参加。北京市市长彭真在开工典礼大会上致词。
典礼结束后,彭真市长破土奠基北京苏联展览馆建筑工程正式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周总理曾指示全国各省市支援展览馆的建设,当时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为建设展览馆,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
工地上一万多名建筑工人和六千多名 *** 战士日夜奋战,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54年9月竣工。当时,整个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
主体建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并附设影剧场、餐厅、电影馆,还铺设了专用铁路支线。中央大厅正面大门上部镶有 *** 主席亲笔题写的“苏联展览馆”五个镏金大字。
成长(1954 - 1984)1954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新落成的苏联展览馆,举办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1955年4月和1956年10月,相继在此地举办了“捷克斯洛伐克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会”和“日本商品展览会”。1958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苏联展览馆更名为北京展览馆。
这一时期,北京展览馆属于行政事业单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北京展览馆就成为我国接待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地区和我国举办各种展览、交流活动的场所,为促进国内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发展我国经济贸易关系,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壮大(1984 - 1997)伴随国家经济改革的推进,北京展览馆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转变,1984年北京展览馆展览服务公司成立,并完成了企业法人执照的办理,标志着展览馆已全面进入企业管理,随后,北京展览馆的发展步伐更为迅猛,新建并开发了如合资宾馆、星湖饭店、首都广告艺术公司、莫斯科餐厅食品厂、冷饮厂、旅行社及劳动服务公司等。
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同时,北京展览馆作为亚运会购物中心,接待来北京参加比赛的世界各国运动员及各界友好人士。购物中心占地4万平方米,荟萃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部分商社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名、特、优、新、精产品22类千万余种。
馆内设置了商品展销厅、台、咖啡屋、啤酒屋等,馆外设有美食街,在北展剧场还进行文艺演出,盛况空前。购物中心历时40天,接待观众160万人次。
新生(1998 - 2000年)1998年2月28日,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展览馆作为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
1998年底,为适应接待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的需要,北京展览馆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场馆改造,对原东西室外场地封顶改作室内场馆。1999年9月20日,“光辉的历程——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这是中华人民***和国建国五十年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辉煌成就的一次检阅,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展团在展览现场进行了展示。
展览历时40天,接待来自全国的各界观众100万人次。1999年2月,北京展览馆集中优势资产加入首旅股份实现资本上市,完成了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
2000年,首旅股份融资2亿元人民币,对北京展览馆进行了全面改造,重新改建后的北京展览馆室内展馆***设12个展厅,展出面积2.2万平方米,层高8至19米,空间高大,气势恢宏。馆内的水、电、空调、通讯设施等设备也全面更新,并新增24小时安全监控和消防喷淋系统、大型报告厅、会议多功能厅、快餐厅等展会服务功能。
北京展览馆所属的莫斯科餐厅和北展剧场也实现了设施设备更新,基本达到了接待国际性、现代化展会的硬件标准,成为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会展场馆。2003年与德国美沙展览集团合资成立美沙北展展览公司,专业从事国际性展览的组织与实施。
2.南头古城博物馆怎么样一幢两层小楼,靠着深南大道。
附近有过街天桥。人流往来不息。
小楼后边有株高大的凤凰木。树荫浓密,枝叶舒展。
从树下仰视,视野所及的天空被遮蔽了。博物馆馆名由金庸题写。
小楼内面积不大,格局紧凑。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楼上楼下干净整洁。2个工作人员很敬业。
南头古城,又名新安故城。距今已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
是深圳城市史的源头。南头古城博物馆内展出内容,分三部分:A展厅陈列的是,从东官郡到新安县的设立,展现古城的诞生及历史沿革。
B展厅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南头古城的百年荣辱史。C展厅在2楼,展出的是,屋背岭商时期遗址出土的历史文物。
目前,南头古城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多件。馆内陈列出的约有300多件。
一路看下来,感觉精品不多。
3.简述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历史沿革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科普设施一期工程,该馆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还组织各种科普实践活动,并经常举办面向公众的科普讲座。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
4.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的历史沿革1954年我国地质学家李捷在永定河引水渠北侧山坡上发现一块辉绿岩,上有明显的第四纪冰川擦痕,后经李四光鉴定确认是冰川擦痕。擦痕清晰集中成片,保存完整,该冰川擦痕形成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期,痕迹清晰,集中而成片,是在中国北方极为罕见的发现。 这在中国北方还是首次。
1955年,地质部与北京市人民 *** 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护栏加以保护。
1986年2月筹办,1987年4月筹备组成立,同年10月动工,次年12月竣工,1989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陈列馆占地
19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馆内设有四个展厅,一个音像厅,展览分为地球----我们的家园、第四纪冰川的基础知识、李四光创立第四纪冰川学说以及气候与环境变化与人类的关系,现有藏品48余件。该馆利用优美环境为中、小学生举办各类夏令营和各种培训班,可提供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
1954年,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离法海寺不足一里远的紧靠永定河引水渠的东侧,考证了保存完好的“模式口第四纪冰川擦痕”,是研究北京古地质、古气候、古生物、古人类的珍贵资料。“冰川擦痕”是100万年以前形成的。冰川遗迹在我国并不少见,但多是泥砾和带刻痕的砾石,表露在基岩面上的擦痕却很少。石景山区模式口的冰川擦痕不但清晰可辨,而且集中连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57年被北京市列为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这里建起了一座冰川擦痕陈列馆。八十年代末,在密云云岫谷风景区发现的384立方米的冰川漂砾是迄今北京发现的最大冰川遗物。
5.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沿革桂平市历史悠久,在市域内的大湾牛骨坑、白沙罗丛岩、下湾高岭和石碑岭等地,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贝丘洞穴遗址和旧石器时代打击石器工场遗址,说明至少1万年前,桂平就是人类生息活动的场所。
桂平在夏、商、周时代为荆、扬(州)之地,春秋战国属西瓯百越地。 沿明制属浔州府,府治在今城区。浔州府辖桂平、平南、贵县、武宣四县。
咸丰五年(1855年),以陈开、李文茂为首的广东农民起义军溯江而上,攻克浔州府城,定为秀京,建立大成国,改桂平县为永秀县。当时永秀县辖地占桂平县境的大半。咸丰十一年(1861年)大成国失败,桂平县辖地仍复清制。 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桂平县初属梧州专区。1951年7月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属玉林专区。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属玉林地区。199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桂平撤县设市(县级市),仍属玉林地区。1996年10月,地级贵港市成立,桂平市改由贵港市代管。
6.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历史沿革香港的博物馆服务原来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一所「博物院」可追溯至1870年代,设于昔日的大会堂内,主要收藏书籍图册及动植物标本。随着旧大会堂于1947年拆掉,这所博物院亦中止服务。1962年,香港大会堂落成启用,并于高座设立「大会堂美术博物馆」,标志着现代博物馆服务在香港正式开展;1969年改名为「香港美术博物馆」,由前市政局管理。
为进一步扩展博物馆的服务,香港美术博物馆于1975年7月一分为二,成立了「香港艺术馆」及「香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沿用大会堂旧址,主要宏扬艺术风气;香港博物馆则租用九龙尖沙咀星光行约700平方米的办公室为馆址,举办展览,推广香港的历史文化。1983年,香港博物馆迁往九龙公园,以两座原属于威菲路兵房的旧建筑物改建为临时办公室及展览厅,并设有演讲室。1989年,新展览大楼落成启用,展厅面积增加至1,5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