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蒙古族民间舞蹈《安代舞》展现了怎样的场面?

《安代舞》是蒙古族古老的民间舞。初为萨满师用以驱魔治病的,后逐渐发展成为老少皆会的群众性舞蹈。表演者几十、几百人数不等,大家手里拿一手绢或提衣襟,载歌载舞。

古老的蒙古族人民信仰萨满教(巫教),崇自然万物。在祭祀天地鬼神、欢庆胜利、求雨求福、庆祝丰收时,都要跳舞娱神并自娱,据《蒙古秘史》及《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代统治者时常巫祝告神,歌舞祭祀。元世祖忽必烈时,信仰喇嘛教,取代萨满教的地位。在当时的佛事活动中,诸色歌舞乐人与僧人一同游行,叫“游皇城”,教坊的乐工舞人及杂技艺人等,都要“珠玉金绣”“奇巧装束”,随同游行(《元史,祭礼志》)。由此可见元代乐舞百戏与宗教活动的结合。

传统的喇嘛教跳“查玛”,俗称“跳神”“打鬼”,有不少舞蹈动作。遍及蒙古各寺院的“查玛”,有《查玛经》记录动作和舞姿。“查玛”分四类:大场舞(约120人)、庙院舞(约62人至百人)、殿堂舞(数十人)、米拉佛传(10至30人)。跳《查玛》时要戴面具,以神鹿为主要角色,以鼓、大号、羊号为主要乐器,有法铃、金刚杵等道具。现在北京雍和宫的“查玛”,是研究这一宗教舞蹈活动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