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绍兴县政府工作报告的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回升向好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绍兴县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认真执行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决议,较好地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和50项重点工作与实事工程,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5.26亿元,增长9.8%;财政总收入81.2亿元,增长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6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07亿元,增长12.2%;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为1.8%;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COD排放量下降3.2%,SO2排放量下降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9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682元,增长9.8%;城镇登记失业率3.46%;人口自然增长率0.45%。。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继续进入“十强”、位居第五,在全省县(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继续居于首位,再次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 坚持把“保增长、促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抓早、抓实、抓主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对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挑战,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市场拓展年、服务企业年”活动,经济实现了企稳回升。

积极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稳固农业基础。大力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种养结构,推广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粮食播种面积44.29万亩,增长5.1%,粮食总产量20.93万吨,增长6.1%,实现农业增加值23.96亿元,增长4%。成功举办中国第二届兰文化博览会、绍兴县现代农业暨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致力二产平稳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2372.27亿元,增长5.3%,工业投资156.08亿元,增长11.0%。提升发展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纺织业实现产值1310.95亿元,增长9.0%,利润43.61亿元,增长24.1%,纺织业率先实现回升。全面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兴产业完成投资80.91亿元,增长32.7%。稳步发展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28.75亿元,增长11.7%。

发挥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作用,推进三大需求协调增长。制订实施“三个一批三年千亿”建设计划,完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郊型现代农业项目投资193.78亿元。大力实施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引进县外内资40.48亿元,增长52.7%。认真执行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制订出台“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实施意见,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9亿元,增长16.3%。深入实施外贸主体多元化、产品高端化、市场全球化战略,组织开展“布行天下”系列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完成进出口总额84.2亿美元,下降14.8%,其中自营出口60亿美元,下降6.6%,自营出口在全省出口十强县(市)中降幅最小,总额跃居第一位。

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努力保障发展需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935亩,增长52%;积极做好基本农田异地代保工作,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落实基本农田异地代保56621亩,盘活存量土地3000亩。完善服务经济优胜银行考评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县内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97.42亿元,增长73.5%;组建成立县镇两级16个政策性担保公司和转贷基金,维护区域金融安全;中国轻纺城市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积极开展“绍兴纺织面料设计师沙龙”、“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人才培育活动,多元化引育人才,全年净增各级各类人才10128人。高度重视企业解困工作,华联三鑫、江龙集团等企业的解困取得实质性成效,重组后的企业产销两旺,个别重点区域的企业解困工作依法有序推进。全面实施企业帮扶和清费减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15.33亿元。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深化“亩产论英雄”理念,积极实施纺织集群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创新型企业、节约集约发展等“四大行动计划”,制订出台经济激励政策,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3.12亿元,增长14.2%,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从上一年的3.56︰63.89︰32.55调整到3.66︰62.29︰34.05。开展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52家企业完成分离任务。巩固扩大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成果,大香林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乔波冰雪世界建成开业,春秋两届旅游节成功举办,实现旅游总收入58.61亿元,增长18.6%。积极引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浦发银行落户柯桥。认真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实现销售额82.18亿元,增长163.8%。

加强纺织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集群优势。扎实开展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省级试点工作,促进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加强纺织特色基地建设,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印染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绍兴纺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滨海工业区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命名为全国首个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新增3个“纺织特色名镇”。积极发展纺织创意产业,科创大厦、创意大厦建成投用,30家纺织创意机构签约入驻。

紧紧围绕“三创一集”总体要求,着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区域科创服务中心1家,省科技型企业18家。大力推进公***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牵头建立的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通过国家科技部立项。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新增浙江名牌产品8只,国内注册商标453件、国际注册商标232件,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项,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37只。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推进企业上市,新增上市公司3家、股改重组企业3家。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持较高水平,新上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243.4万元/亩。

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工程,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新时期治水工程和新三年“蓝天行动”扎实开展,县域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9.6%。组织开展节能降耗“一十百”工程,柯桥经济开发区列入省级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3家企业列入省级发展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项目大力实施。深入开展污水“进管达标、处理提标”专项行动,督促引导企业实施污水预处理和中水回用,82家企业建成污水预处理设施,77家企业建成中水回用设施,萧绍区域印染化工行业污染整治通过省级验收。

大力实施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重视发挥轻纺市场在保增长、促转型中的带动作用,着力提升市场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轻纺市场实现成交额707.94亿元,增长11.6%,新增市场经营户1763家、总数达到19172家,新增国(境)外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和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79家、总数达到828家。加快市场改造建设,东升路市场、服装家纺市场等主体市场和国际会展中心等配套工程建成投运。加强市场规范管理,国家纺织面料馆启动建设,东升路市场创建成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中国·柯桥纺织指数采编更科学、发布更规范、影响更扩大。大力发展会展产业,组织开展“展旺柯桥”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纺博会、汽博会、房交会、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展会。 坚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融合互动,统筹推进新县城、新城镇、新社区建设,城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编制完成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好、快、稳、省”实施拆迁,完成房屋拆迁135.4万平方米;杭甬客运专线、柯袍线二期、镜水北路、综合档案馆等工程进展顺利,萧甬铁路绍兴县城区段高架改造和县体育中心项目启动建设,群贤路全线贯通,柯桥至杭州的城际公交开通。积极发展城市商贸,万达广场、沃尔玛等大型商贸项目落户柯桥,瓜渚湖北岸公园开园。全面加强城市管理,顺利通过“数字城管”国家试点城市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县级试点城市,二期深化扩面工作有序推进;依法开展城区“四小车”管理,切实加强轻纺市场周边秩序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市容环境和卫生整治工作,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7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新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深化“扩权强镇”改革,完善省、市中心镇机构设置,“扩权强镇”实现全覆盖,新城镇建设活力进一步激发。加强城镇规划,编制完成城镇新社区布局规划。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实施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商贸和住宅房产89.95万平方米,新建供排水管线77公里、排污泵站5座,新建、改造10千伏公用电网112.6公里;6个省、市中心镇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5.08亿元,增长31.2%。

新社区建设势头良好。围绕“三集一化”目标,进一步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7家,全县土地流转率达50.6%,提高5.8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农村家庭工业,新建家庭工业集聚点10个,全县家庭工业产值190.5亿元,增长12.7%。深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规范管理,启动12个村、总建筑面积14.09万平方米的农民公寓建设,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27.5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69个村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坚持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县人民,深入实施“六个所有”民生计划和基本公***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全年安排20.73亿元用于民生改善,增长16.5%。

发展教育促民智。强化教育经费保障,10万学生享受免费教育,义务教育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实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市教育基本现代化示范镇实现全覆盖。加强学前教育,新建农村幼儿园10所,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学前教育先进县。高度重视外来人员子女就学,新创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3所。

完善保障促民和。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305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82人。继续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新增23870人。完善城乡老年居民生活保障体系,实施长寿老人补贴制度,惠及16万城乡老年居民。推进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城镇、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分别从300元、210元提高到340元、240元。推进残疾人***享小康工程,残疾人事业有新提升。加大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力度,落实经济适用住房260套、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对245户农村困难群众实施危旧房改造。

提升医疗促民康。通过首批省级卫生强县创建验收和国家卫生县城复评。加快医疗服务机构配套建设,县中医院迁址柯桥城区,第二医院平水分院、中心医院滨海分院工程进展顺利,建立县妇女儿童医院,新建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五轮新农合参保人数56.49万人、参保率96.6%,比上一轮提高1.5个百分点,***为174.7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14亿元,人口受益率达到5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扎实开展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体检率达80%。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优生促进工程,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稳定。

繁荣文化促民乐。实施广播村村响达标工程,有线广播覆盖农户达到90%以上。有序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整体改造转换12.8万户。组织开展农民“种文化”、“广场文化月”、送戏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打响“越剧天天演”品牌。成功承办2009中国曲艺高峰论坛。新编廉政大戏《一钱太守》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圆满完成晋京献演任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完成印山越国王陵原址保护和舜王庙扩展工程。我县籍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3枚金牌。

合力***建促民安。健全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积极推广“大调解”工作模式,圆满完成国庆安保任务,公***安全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刑事发案数、信访总量、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保持下降趋势,继续创建成为省级平安县。重视市场供应、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要商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生产流通保持平稳。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全面开展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青川县凉水镇灾后援建工作进展顺利。

在致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承办人大代表建议227件、政协委员提案314件,答复满意率分别为99.1%和99.6%。依法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103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行政审批职能内设机构从129个减少到45个,819项行政审批事项归并了697项,归并率达85%。扩大政府性投资项目集中代建范围,总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政府性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全部实行集中代建。切实加强政府性项目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严格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产出让、产权交易等工作。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机关公用经费减少5.1%。继续深化规范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健全公务人员行政问责制度,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人防工作得到加强。统计、档案、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十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合力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支持、参与我县发展的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产业层次相对偏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个别区域企业解困有待突破,全面完成企业解困的工作依然繁重;生态环境与群众要求还有差距,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很大;城乡公***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新城镇的承载能力依然不强;少数公务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和个别公务人员违法乱纪的情况依然存在。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