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特”在哪

高建国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核心理念。胡主席深刻指出:“军队建设贯彻以人为本,要符合军队作为武装集团的特殊性,适应遂行作战任务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军队建设贯彻以人为本与提升战斗力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为部队准确把握自身特性,积极探索人文关怀的正确实现形式,防止和纠正贯彻以人为本中片面性和简单化的做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人性化管理不等于柔性化管理 着眼“武装集团”的特殊性:越是物质文化条件改善越要大力培育官兵战斗精神 随着基层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人性化管理成为带兵人的一种新的理念和做法。但有的单位不适当地强调“人性化”,忽视军队职能使命和战斗精神培育,消极迎合少数官兵意愿,甚至放松对官兵的严格管理、降低训练难度和消极保安全。这显然是对军队贯彻以人为本的误读和曲解。 军队贯彻以人为本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作为枕戈待旦的武装集团,随时要准备打仗和执行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必须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是爱、松是害,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认知昭示人们,在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中培育战斗精神和提高官兵素质,不仅是克敌制胜的需要,也最大限度体现了对官兵生命和权益的爱护,从而更加本质地反映出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去年四川抗震救灾中,某部官兵分布在3个责任区、11个县市区近3万平方公里地域内,面对道路堵塞、余震频发、山体滑坡、气候恶劣等艰难险阻,广大官兵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铁的纪律迎难克险,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没有发生事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平时在军事实践活动中着意锻铸官兵的钢铁意志,有效提高了部队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能力。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军队贯彻以人为本需要借鉴和引进某些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官兵学习成才和休闲娱乐的需求,但必须把握和处理好落实以人为本普遍要求与充分考虑部队战斗队特殊性的关系,决不能把人性化与柔性化等同起来,排斥和弱化战斗精神,更不能以迁就照顾等表面的关爱,取代严格要求这一深层次的关怀。那种把贯彻以人为本与强化战斗精神对立起来,把放松约束、降低标准视为对官兵的关心爱护,甚至“饿了给馒头、困了塞枕头”,在娇惯顺从中把“小老虎”变成“小绵羊”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 有的同志认为,信息化战争时代,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专家型、技术型人才的成长,培育官兵战斗精神不像机械化战争时代那么重要了,主张对官兵的管理和要求更自由一些。这种认识显然有失偏颇。战斗精神是军人的职业精神。无论是机械化战争,还是信息化战争,无论是遂行作战任务,还是从事非战争行动,都离不开官兵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事实上,过分迷信和依赖技术的威力,容易导致军人血性和战斗精神的萎缩,最终将危及部队战斗力。2006年,在以黎军事冲突中,以色列军队尽管拥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和较强的联合作战能力,但在与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作战中未占上风,原因在于以军过于依赖电脑屏幕,指挥员完全凭借网络数据判断战场情况,根本不去前线现地勘察,士兵对真主党的游击战术感到意外和畏惧,致使这支“常胜之师”顿失昔日雄风。这从反面说明,信息技术虽然在现代战争中日渐发挥重要作用,但人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人的智力和意志力仍是影响战争走势的最大变量。“一键封喉”不能代替“刺刀见红”。“智能化”不但不能排斥“实战化”,而且应通过严格训练和管理,锻造官兵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格,这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军队在贯彻以人为本中培育战斗精神,决不意味着崇尚匹夫之勇,而是要着眼战争形态演变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推进,赋予战斗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科技元素,使战斗精神培育更加充满时代感,符合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应坚持用科学精神培育战斗精神,在确保官兵身体健康和保护训练积极性中丰富以人为本的科学意蕴。比如,近年来一些部队在雪域高原进行针对性、适应性训练时,为每个官兵配发氧气袋、急救包,既强化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锻炼摔打了部队,又体现了更为深广的人文关怀,有效调动和激发了练兵热情。这种理念和做法值得大力提倡。 讲权益更要讲义务 着眼“政治任务”的特殊性:把尊重官兵权益与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统一结合起来 在部队安全检查中查看官兵个人电脑信息和物品柜的做法,时常在部队引起是否侵犯官兵隐私权、符不符合以人为本要求的议论。诸如此类的问题提示我们,贯彻以人为本,既要依据法规制度入情入理回答官兵的权益关切,又要注意引导官兵正确看待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隐私与安全的关系,优化官兵健康成长和部队科学发展的环境氛围。 权利和义务是一个统一体。军人作为国家公民在享有自身权益的同时,还作为国家安全利益的直接实现者比普通公民要承担更多义务,必要时还要对自身权益作出牺牲。就拿保护隐私来说,毫无疑问,作为公民,个人隐私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但是,作为军人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军队执行的是“政治任务”,这就决定了军人私生活不能过于隐秘。因为军人作为个体,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组织,属于个人的当然可以隐秘,属于组织的就应当公开,不能以“个人隐私”为由拒绝组织的了解和监管,以致成为部队安全防范的隐患。引导官兵正确看待实现自身权益和遵守纪律规定,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搞清楚军队与地方人员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的不同。应当看到,有些普通公民享有的正当权益,对军人却有着特殊要求或者条件限制。比如,许多地方媒体开办了一些征婚和空中交友栏目,很受男女青年青睐并成为一种时尚。但我军内务条令明文禁止军人参与大众传播媒介开展的交友活动。少数官兵因好奇等原因偶尔涉足,不仅违反了纪律规定,损害了我军形象,个人也每每尝到苦果。二是处理好尊重官兵隐私与确保部队安全的关系。军队是一个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特殊群体,为了国家利益和作战胜利,有时候需要官兵强制性地牺牲个人的一些权益。比如,为确保部队安全保密工作落实和不留死角,就需要按照规定对官兵的个人电脑、U盘、数码相机、MP3和自刻光盘等存储介质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泄密等问题。 新时期青年官兵是在改革开放和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自我意识、权益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面向这个新的群体贯彻以人为本,妥善处理涉及官兵权益的各种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切实提高法规素质,努力增强辩证思维,把尊重官兵合法权益与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严格依据法规办事,正确把握政策尺度,注意工作态度和方法,即使是依据法规要求官兵必须作出的权益牺牲,也要坚持法理先行,争取官兵的认同和理解,避免引起逆反心理。 在这个问题上,重要的是引导官兵以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军队讲以人为本,需要着眼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作为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最高要求、最高价值、最高境界,决不能简单地把“以人为本”理解成“以兵为本”和“以我为本”,更不能以“我”为半径进行设计和单纯以个人权益实现与否来衡量。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了战斗胜利和部队安全,有时要求官兵牺牲一些个人的权益包括隐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以人为本。 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不等于放任个性化发展 着眼“使命职责”的特殊性:把实现官兵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履行历史使命之中 军队贯彻以人为本的特殊性,从本质上说就是要通过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更好地激发官兵对自身使命、责任和应当秉持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恪守,自觉在艰苦磨砺中精武强能,在为国家和民族勇于担当中实现自身价值。 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是军队贯彻以人为本要求的重要着眼点。这就需要帮助官兵正确认识做好眼前工作与实现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服从部队分工和组织安排与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关系;既使广大官兵把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伟大事业中,也为官兵日后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参与社会竞争更好地创造条件。军队说到底是为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而存在的。提高官兵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第一位的是提高打赢素质。舍弃了这一点,提高素质就没有基点,全面发展就没有意义。那种重社会竞争能力轻部队打赢之需、重个人兴趣爱好轻岗位职责要求的倾向,不但从根本上背离了军队贯彻以人为本的初衷和正确价值取向,而且势必使个人的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诚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兵献身军营既是依据法律为国家尽义务,同时又是谋生和实现个人发展的一个现实途径。但在我军这个充满牺牲奉献精神的先进社会群体中,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利益驱动原则毕竟不能作为官兵思想和行为的主导,官兵个人的发展利益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发展利益。应通过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官兵摆正实现国家和军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同时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激励、帮困解难等措施,引导官兵立足岗位学习成才、安心基层建功立业,努力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部队建设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积极探索在贯彻以人为本中促进官兵全面发展,还要注重全方位筹划、高起点推进和关键处下力,充分发挥军队思想熔炼、实践磨砺的特殊育才优势。应当看到,官兵在严格的教育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令行禁止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果敢稳定的心理品质,都是未来参与社会竞争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因此,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的特殊教育功能,注重在严格训练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锻炼官兵,既是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官兵全面发展、提高参与社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些优秀转业和退伍军人顺利实现由兵战到商战的转折,完成从钢铁战士到创业先锋的跨越,令人信服地说明,帮助官兵在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中掌握实现全面发展的“猎枪”,而不一味满足他们某些现实发展需求提供“干粮”,是把个人发展统一于我军历史使命的大关怀,是高品位的以人为本,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我军作为大学校、大熔炉的职责和光荣所在。 把实现官兵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我军历史使命,并不排斥官兵的个性化发展。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上,奉献与回报、投入与产出应该是成正比的。全身心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之际,就是孕育个人更多发展机遇之时。各级领导干部应注重把部队建设需要与发挥个人特长、开掘个人潜质、满足个人爱好结合起来,做到人尽其才、用当其时,努力营造人才充分涌流、创造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人文关怀不仅仅是物质关怀 着眼“军队主体”的特殊性:在排难解困同时注重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文关怀日益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追求。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部队各级领导机关自觉把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更加注重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一些因环境污染和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不配套造成的吃水难、取暖难、用电难、洗澡难等实际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在满足基层官兵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应重视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防止与克服贯彻以人为本中重有形、轻无形和“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当今的青年官兵以“80后”、“90后”为主体,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民主参与意识普遍比较强,对现代文明成果的渴求也很强烈。某集团军今年入伍的新兵95%以上上过网,许多新兵到部队第一天,就向班长打听上网的地方。可见,顺应时代发展实施人文关怀,很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含量,满足官兵对网络文化的需求。某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确定,把年内所属部队所有旅团实现网络进班排作为深化人文关怀的“兵心工程”,不仅为基层官兵提供了学习成才的时尚平台、休闲娱乐的精神港湾,大大增强了军营文化的时代感、渗透力和吸引力,而且通过建立网上谈心室、网上建言台、网上公示栏、网上举报信箱,使基层官兵参与部队建设和行使民主监督有了更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对于领导机关决定重大事项充分尊重官兵意见、破解发展难题广泛集中官兵智慧、处理敏感事务自觉接受官兵监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军队现代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的现代化。尊重广大官兵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应当更加重视官兵精神需求的深度开发和精神利益的多维拓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官兵的精神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学习成才和休闲娱乐的层面,他们同样关注自己的意见建议是否得到尊重和采纳,创新成果是否得到重视和推广;官兵的精神利益不仅仅体现在追求政治和人格上的平等方面,维护和实现对部队建设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也是他们所高度关注的。最大限度维护官兵的民主权利,及时回应他们对部队建设发展的关切,引导他们自觉把部队当家来爱、当家来建,才能使他们身上蕴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和展示出来,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主人翁地位的认同感、对部队集体的归宿感和对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感。可以想见,随着官兵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实现,必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官兵爱军精武、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