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生活》的答题技巧
我高二,找的资料还不错,给你***享~一 材料分析法
提供一定的材料作为背景,在具体的背景下设置问题,这是文化生活试题命制的一种常用策略。
试题给出的背景材料中,往往蕴含着回答试题所需要的丰富信息。
此类试题,分析材料是正确快速解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我们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充分提取出材料中每一个有效信息点,再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归纳、提炼,便不难组织起完整的答案了。
例题:浙江省某市委、市 ***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为内容的“村落文化宫”建设目标和标准,并且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项基金加以扶持。
经过多年的努力,“村落文化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而且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公***卫生和人际关系。
该市“村落文化宫”建设以及所产生的变化蕴涵《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思路解析:此题要求从村落文化宫的“建设”和所产生的“变化”两个方面分析。
从“建设”的角度看,材料表明其主要内容是“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
那么为什么要建设这些东西呢?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得出,因为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需要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从“变化”的角度看,材料表明主要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农民的观念转变,二是农村文化的繁荣、社会风气和公***卫生的改善,三是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一点变化体现了文化能够塑造人生;第二点变化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三点变化则体现了文化能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此题的答案就不难组织了。
参考答案: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法点拨:材料分析法的运用,关键有两步:首先是材料分析,做到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遗漏;再次是学科解读,通过学科解读把材料信息转换成学科道理、学科观点、学科方法等。
通过材料分析,要实现材料与知识的有机结合,避免只简单“复制”材料,或单纯“照搬”书本知识的现象。
二 设问解剖法
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而审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审清设问,明确题目在问我们什么,要求我们答什么。
文化生活的很多试题,在题目的设问作中就蕴藏着很多机巧,如果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对设问进行细细的剖析,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往往能使我们找到解题的思维路径,收到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效果,从而顺利作答。
例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幅气势恢弘的文化画卷,向世人展现了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中国。
“礼之用,和为贵”,穿越历史的缶声、刚柔相济的太极、灿烂绽放的笑脸在变幻流动的光影中,向世界展现了中华“和”文化的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思路解析: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也即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进行传播、交流。
此题材料简约,问题的发散性大,作答难度大,需要我们对设问本身作出全面细致的剖析:一是中华文化“凭什么传播”,也即一种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小取决于什么?这牵涉到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需要我们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二是“传播什么”?这里牵涉到文化创新的内容,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立足实践,推陈出新,博彩众长。
三是“如何传播”?这牵涉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问题,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合适的对外传播的活动和载体。
四是“谁来传播”?这主要考虑人人争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的问题。
此题经过解剖,分成了凭什么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谁来传播四个问题,然后对各个问题进行分析,答案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 意图揣摩法
我们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题目:看了又看,但总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叫人无从下手。
碰到这样的题目时,我们不必紧张。
因为命题的人在编制试题时,总是有一定的意图的,他总是想通过这个题目考查我们相应的知识点。
如果我们此时静下心来揣摩一下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这个题目想考我们哪个(或哪些)知识点?如果我们明确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事情就会柳暗花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自2007年12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进行家电下乡的试点工作,凡按规定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下乡产品,每户农民均可从 *** 获得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
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家电下乡范围逐步扩大,于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同时,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产品也列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
据测算,该政策的实施,平均每年可带动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2.5个百分点,连续4年累计实现销售家电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000亿元。
彩电、手机、电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思路解析:相信很多同学面对此题也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此时我们就可揣摩命题意图:它想考我们什么呢?“大众传媒……影响”……,这不就是考我们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吗?这样我们就对知识进行了定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回忆,关于大众传媒有哪些知识(具体在《文化生活》第三课),此处主要是考虑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所以其普及会对农村文化建设带来重大影响。
关于大众传媒的发展影响又有哪些(在《文化生活》第八课),影响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如: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
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发展,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如果我们通过揣摩命题意图,明确了以上这些内容,再把这些内容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相结合,答案大概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了。
技法点拨:意图揣摩法解题,应把握三大关键步骤:一是知识定位,即揣摩出命题者想考我们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二是知识呈现,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定位的知识全面的回忆一篇,看看相关的知识到底有哪些;三是知识选用,即在所呈现(回忆)出来的所有知识中进行选择,把选择出来的知识根据题目要求组织成答案。
四 主体定位法
政治学科中存在的主体是很多的,主要有党、国家(或 *** 、国家机构)、社会、企业、个人(政治常识中则为公民,经济常识中则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哲学常识中为人民群众)等,这些主体都可能成为文化生活试题中的主人公。
因此,文化生活的试题往往会牵涉到不同的主体。
主体定位法就成了我们解答文化生活试题的一个常见技法: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例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文化消费总量平稳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尤其是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足;农村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普遍匮乏,某些农民农闲和不打工时都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乘虚而入……。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思路解析:本题材料揭示了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为三个方面: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居民文化需求满足程度低,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匮乏;二是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足;三是某些农民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乘虚而入。
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牵涉到三个主体,一是国家,国家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载体和社会氛围;二是企业,文化企业应在提供适合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问题上有所贡献,这也牵涉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三是农民,农民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因为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这样,抓住国家、企业、农民三个主体,再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本题的答案也可以出来了。
技法点拨:主体定位法解文化生活主观题的前提是定位主体,即明确此题主要涉及到哪些主体;但要正确答题,关键还在于以一定的主体为原点,向周围辐射,把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串联和整合起来。
否则,主体定位法解题时,极易把文化生活的试题答成其他模块特别是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试题,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五 角度挖掘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往往能找到不同的思路,想出不同的办法。
特别是对那些开放性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的主观性试题,更加需要学生能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挖掘角度,并从不同的来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这个角度看,可找到哪些答案?从那个角度看,又能找到哪些答案?角度找得越准、越全面,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就越高。
例题:材料一:2009年2月25日,当年英法联军在侵略中从圆明园抢劫的珍贵文物十二生肖之二“鼠首和兔首”在法国被拍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也给二国的文化关系蒙上更多的阴影……;
材料二:拍卖前,以刘洋为首的中国律师团曾上诉巴黎高等法院希望阻止拍卖行动,但遭驳回,刘洋表示败诉结果是意料之中,这样做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在履行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同时也是让老百姓知道了强盗的历史,“虽败犹荣”。
许多法国华人在巴黎市 *** 门前表示 *** ……。
许多中国民众极为愤怒。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从整个拍卖事件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挖掘角度。
首先,从被拍卖的对象“鼠首和兔首”的角度看:法国拍卖鼠首和兔首为什么会引起国人和法国华人的如此反对呢?这是因为鼠首和兔首作为珍贵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进行保护。
其次,从我国律师的上诉和法国华人的 *** 看:他们的做法高扬了有国主义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生动的体现。
再次,从法国的角度看:他们允许拍卖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的中国文物,是不尊重我国文化遗产也不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严重损害了我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
这样,本题从鼠首和兔首、中国律师和法国华人、法国三个角度进行挖掘,其答案也就出来了。
技法点拨:学生在答题文化生活试题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只抓住某一点或几点开展分析,造成漏答,究其原因往往就在于没有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角度挖掘法解文化生活试题,关键在于角度一定要找全。
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自以为答得很好很有道理,但仍然失分行严重的情况,令人可惜。
六 层次递进法
高考政治主观题当中,有这样一类题目: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等。
这类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设问的指向范围大,没有告诉我们明确的答题方向和范围,不少同学对这类题目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
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应运用层次分析法——联系材料,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影响、作用、意义等)、怎么办(对策、措施等)四个不同的层次展开分析,层层挖掘,最终把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谈清楚、谈深刻。
例题: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
灾情发生后,人民子弟兵来了,用没日没夜的救援撑起生命的希望;志愿者来了,用充满爱心的双手传递对生命的关爱;街头市民来了,捐钱、捐物、献血……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公民的涵义。
当那位在废墟中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小女孩被救出来的时候,她的从容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更使人们坚定了重建家园的信念。
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越要坚强!加油,中国,挺起不屈的脊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认识。
思路解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把问题分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层次的小问题来逐一进行分析。
就本题而言,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即“挺起不屈的脊梁”是指什么——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即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第三个问题是“怎么办”,即如何来弘扬民族精神——要坚持发挥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
这样分析之后,本题的答案也就不难组织了。
技法点拨:层次递进法解题关键在于把问题分成四个小问题来逐一进行分析: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即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产生的原因。
第三个问题是“怎么样”?主要是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作出评价,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
第四个问题是怎么办?主要是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当然,在解题过程中,并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需要分成这样四个问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