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同居
同居,字面意思是两个人居住在一起,一般指男女两性在性关系基础上***同生活,当代社会环境下,男子或女子之间在同性恋基础上***同生活也被认为是同居。
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公开以夫妻身份或者不以夫妻身份持续、稳定地***同生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一、同居的定义法律意义上的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登记结婚但一起***同居住生活。
在我国法律中,非法同居分为无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两种。如此区分的法律依据是源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二)》)(已废止)第1条第1款的规定,即“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二、同居的形式1、以婚姻名义同居形式
已废止的1979年2月2日颁布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曾对事实婚姻进行定义为“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由于自1994 年2月1日年起,我国婚姻法不再承认事实婚姻,所以以夫妻或者婚姻名义在一起***同生活,也属于同居的一种形式。
2、试婚形式
在《家庭》杂志的一项调查中,16.7%的人明确表示同居是出于试婚的目的:25%的同居者认为同居可以为正式结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4%的同居者认为,同居就是为了在结婚之前,如果发现双方不合适时能够容易地分手。这表明试婚是非婚同居者的主要动机。
3、老年(搭伙)同居形式
目前,非婚同居者不再局限于年轻男女,也包括许多丧偶的或者离异的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再婚往往会受子女的反对和财产的纠纷等因素的阻碍,而老年人又确实需要伴侣以排解孤独。因此,为了避免过多的纠纷,部分老年人选择搭伴养老,不缔结婚姻关系仅形成同居关系。
三、 非婚同居的构成要件非婚同居概念最初的提出是为了与“事实婚姻”相区分,意在强调其不构成婚姻关系,不为婚姻法所承认和保护。关于非婚同居的构成要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观点:
1、“三要件说”:双方当事人完全符合结婚的法定实质条件、双方当事人无结婚的意愿、同居生活要达到一定的期限三个要件;
2、“四要件说”:符合结婚要件、***同生活、公开承认、持续生活期间四个要件;
3、“五要件说”:包括主体方面、内容方面、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及一定时限等五个要件。
四、法律保护同居包括男女之间的结婚同居和非婚同居。在中国,只有结婚同居是合法和有效的,受到法律保护;非婚同居则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
非婚同居关系的当事人,既有双方均无合法配偶的,也有一方或双方已有合法配偶的。有合法配偶或有合法婚姻关系的一方又与他人同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实上的重婚,即以夫妻名义***同生活;另一种是姘居,即不以夫妻名义的公开同居。以上均属非婚性行为。
五、法律沿革1、最高人民法院在1989年11月21日《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在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以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若起诉时双方均已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若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2、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未办结婚姻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若同居时双方均已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方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若同居时一方或双方均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则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3、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亦即从1994年2月1日起,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一律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不再承认事实婚姻。凡一方要求“离婚”或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经查确属非法同居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第一款统一了非婚同居的司法处理方式,即: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六、结语同居主要包括婚内同居和非婚同居,也包括异性恋同居和同性恋同居。我们提到同居时,一般理解为异性之间的非婚同居。
同居现象存在和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当事人抱着“试婚”的态度,为了确认双方是否适合步入婚姻而尝试同居;另一部分当事人则是法制观念不强,罔顾已婚身份和责任意识,在婚外与他人同居;当然,也有一部分同性恋者由于无法在法律上结为夫妻,于是以同居的方式***同生活。同居作为一种日趋增多的社会现象,还有待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