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经验谈 欧洲国家如何做到“吃得放心”

如何保证消费者能吃上绿色、新鲜、安全的食品?芬兰、英国、法国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但都有严厉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

芬兰

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国民的身体健康,因而一直是芬兰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在政府及食品业界***同努力下,芬兰通过完善立法等方式,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以层层监控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为芬兰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声誉。

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

芬兰的食品安全注重从源头抓起,环环紧扣,防范“从农场到餐桌”食品链中的每一环节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他们强调全程监管,包括生产、收获、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监管对象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食品标签等。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

农产品的优质和安全保障始于种子。为此,芬兰农业部要求所有农作物的种子都不得含有相关法规中列举的有害生物体。对肥料也有严格规定,肥料中不得含有任何有害于土壤、环境、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物质。芬兰的土壤和水对镉的负面影响非常敏感,在相关法规中严格限制肥料中镉的含量。值得注意的是,芬兰对杀虫剂的使用慎之又慎,近年来严格限制并实施监控。

畜牧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保障始于种畜禽的选育。芬兰农林部对种畜禽的品种、选育方法、健康检查、卫生防疫、繁殖和饲养环境等都有严格的法规。饲料是芬兰畜牧生产中所监控的重点。2008年2月,芬兰农林部出台新的饲料法,对动物饲料作出新规定:严格限制饲料中的添加剂,明确列出禁用成分;指定监管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规范管理措施及处罚规定。

在食品加工方面,芬兰食品法规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操作程序、操作人员的卫生、添加剂(色素、香精、甜味剂等)和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添加、包装和容器的卫生及材料的选择等方面的细节都有具体和详细的规定。并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加强食品卫生监控,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加工食品。

在食品销售方面,芬兰的《健康保护法》为食品销售中的运输、储存和零售等环节制定了具体卫生标准,规定不同食品的储存温度,以及食品零售场所的清洁和具体消毒程序。此外,芬兰的食品零售商每天还必须检查所销售食品的保质期情况,按照法律条例规定,及时处理即将过期和已过期的食品。

企业和商家自觉严格遵守法规

芬兰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企业的法律意识很强,绝大部分企业和商家都能自觉地严格遵守有关法规。2006年起,芬兰《食品法》的新法规要求所有生产和经营食品的企业制定内部监督计划,目的是使这些企业能够掌控本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隐患。目前,芬兰90%以上的与食品相关的企业都制定和实施了内部监督计划,并通过了芬兰食品安全管理局的检测。

在芬兰,牛奶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全国每人每年平均饮用牛奶130立升。为了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奶制品,芬兰最大的奶制品集团瓦利奥公司(V alio)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形成从奶牛场到餐桌的完整质量链。

优质奶产品来源于纯净的原奶。为了确保牛奶质量,瓦利奥公司从奶牛饲养抓起。向每个奶牛场主发送《牛奶质量手册》。在长达160多页的《牛奶质量手册》中,明确规定原奶的质量和卫生要求、奶牛的饲料与喂养要求以及奶牛场生产环境的指标。

法国

全程管控确保食品安全

法国是世界闻名的美食大国,食品安全一直都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疯牛病、二恶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使欧盟区域内食品安全隐患不断,这使得法国更加注重对食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希望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两种标签制度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

在法国,食品安全从源头开始就受到严密的监控。法国鼓励农民发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如生态农业,并给农民高补贴,使他们不至于为了节省成本而罔顾安全法规。

在销售环节,法国建立了具有良好信誉的食品标签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在法国超市里,随便拿起一样食品,其标签上都标明丰富的信息,除产地、成分、口味、制作工艺、生产日期、有效期、荣获奖项、价格等基本内容外,还会写明诸如每100克摄入的能量、各类营养元素的比例等。

根据品质和生产方式不同,食品标签制度分两种,即政府统一管理的食品标签制度和各大超市自我管理的食品标签制度。食品认证标志赋予产品更强的抵御危机能力,消费者可以放心地根据食品标签买到符合卫生和健康标准的食品。

政府统一管理的食品标签制度主要由农业部负责,认证标志包括:原产地冠名保护标签(A O C )、生态食品标签(A B)、红色标签(LR )、特殊工艺证书产品认证(CCP)4种。

“原产地冠名保护标签”由法国原产地研究院签发,农业部监管,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互认。这种标志使用最多的是葡萄酒,法国80%以上的葡萄酒都有原产地标志。另外,奶酪也有近50个原产地标志。

贴有“生态农业产品标签”的食品,至少95%以上的配料是经过授权认证机构的检验,是精耕细作或精细饲养而成,没有使用过杀虫剂、化肥、转基因物质或是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添加剂。

“红色标签”从1965年开始认证,到1975年猛增,法国现有450种产品获得红色标签,该标签证明其产品拥有比其他同类产品更严格的生产控制和更高的质量。

“特殊工艺证书产品认证”从2000年才开始使用,它要求农产品或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同时,法国各大超市还建立了自我管理的食品标签制度。以最大的超市家乐福为例,家乐福的食品质量认证标志“F Q C”已成功实施超过15年,在超市销售柜里,有“FQ C”标志的食品约占30%以上。

政府企业相配合监督食品安全

在政府监管方面,法国农业部下属的食品总局主要负责保证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监督质量体系管理等。

法国供食用的牛、羊、猪等牲畜的耳朵都挂着一个标签牌,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跟踪监测,记录其在欧盟范围内的一举一动。屠宰场要保留牲畜的详细资料,并标明被宰杀牲畜的来源。畜肉上市都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这不但能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还能在问题发生后帮助管理人员迅速认定有关食品,设法准确地禁售危险产品,并通知消费者或负责监测食品的单位和个人。

竞争、消费和打击舞弊总局负责检查包括食品标签、添加剂在内的各项指标。位于巴黎郊区的兰吉斯超级食品批发市场是欧洲最大的食品批发集散地,也是巴黎的“菜篮子”。这里的商品种类丰富、价格便宜,为了保证食品质量,法国农业部设有专门人员,每天24小时不断抽查各种产品。

在流通环节上,法国的食品企业和超市都会进行自检。他们十分注重食品的保质期,一旦食品过期,超市将立即下架并作为垃圾处理,而且如果店内有过期食品被检查部门发现,就有可能直接导致其关门倒闭,后果十分严重。

除此之外,法国还有一套完备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本国的相关部门能互通有无,彼此合作,而且如果产品已销往国外,还可以协调跨国合作。

英国

不受干预的独立机构确保监管权威

在英国说起食品安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食品标准署”,它是依法设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具有提供食品政策建议,以及食品监测和召回等多种管理职能,在英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除了食品监测、召回等常规职能外,其产地检测、快速反应、食品追溯等职能,显示出良好的纠错和应对能力,得到公众信任。

食品标准署的独特地位

根据《食品标准法》,食品标准署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监管机构。它虽然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却不用向某个具体的政府部长汇报,而是对英国议会负责,相对独立;食品标准署在发布各种建议时具有完全的自主权,不会受到政府中其他部门干预。

食品标准署的管理机构是其理事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卫生大臣、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等地方政府的卫生部长分别任命,集体讨论食品标准署的大政方针。而日常工作由一名首席执行官主持。

在英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食品标准署居于枢纽地位。首先,它自己具有制定或协助英国其他公***政策机构制定食品政策的职能,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其次,英国的食品安全很多时候要遵循欧盟的政策,食品标准署会和欧盟的相关机构联系,参与制定欧盟的食品政策并负责在英国的执行;第三,食品安全的具体执法工作常常是由地方政府承担,而食品标准署可以根据法律授权进行协调和监督。

食品标准署的运作

食品标准署运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公开透明。其理事会不仅像许多公***机构那样公开发布会议日程和相关决定,还允许公众旁听会议,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还对每次会议进行网络直播,会后还可网上点播。在这种“完全透明”的会议上讨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无疑可以赢得公众的极大信任。

在日常工作中,食品标准署最常行驶的职能就是监测和召回。食品标准署不仅监测着市场上的各种食品,还将触角延伸到了食品产地,并且这种工作往往是长期持续的。比如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得大量放射性物质飘散到欧洲上空,有不少放射性物质在英国养殖绵羊的一些高地地区沉降,二十多年过去了,食品标准署还一直监控着当地绵羊的情况,2009年发布的公告说还有369家农场的绵羊产品受到限制。

而对于监测中发现的不良食品,或者厂家因某种原因主动提出召回的食品,食品标准署都会在其网站上公布召回信息,其中写明生产厂家、包装规格和召回原因。比如在3月22日的一条公告中,写明召回N atco公司生产的400克装咖喱鹰嘴豆,原因是并未在标签中注明其中含有芥末,这可能会引起对芥末过敏人群的不适。像这种并不算很严重的原因都得到清晰监管,对那些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也就更放心。

对食品领域新情况及时反应

对于食品领域的一些新情况,食品标准署也总是做出及时反应。比如最近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事故,引发人们对来自日本的食品是否安全的关注,英国食品标准署就迅速发布声明说,英国的进口食品中只有0.1%来自日本,而这些食品也受到严密监控,一旦发现放射性超标,就将禁止其进入英国市场。

克隆动物食品曾在去年引发英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场风波。当时食品标准署及时发布相关科学解释,称只要克隆动物本身是健康的,没有证据显示来自克隆动物的食品有害;同时,严格照章办事,克隆动物食品必须先获得批准才能进入英国市场,对非法流入市场的克隆牛奶或牛肉产品,食品标准署展开了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食品标准署显示出了良好的食品追溯能力,很快查明报道中的“问题牛”是从美国进口的一头克隆牛的后代,并据此确认了克隆牛后代8头牛所在的农场,以及是否有相关奶制品或肉制品进入了市场。这些结果公布后,公众掌握了相关事实,消除了因不明真相而产生的担忧情绪,一场风波也逐渐消散。

(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