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抵债,该如何走法律程序?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变强,一旦涉及到自己财产权益问题得不到保护,就会走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如果对方没有流动资金,就会采用以物抵债的方式来进行。一般在进行这项操作的时候,就会根据法律文书的要求来执行,一旦经过法律的确认,就有一定的强制性,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履行义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防止一些当事人钻漏洞,并且对相关物品进行商品价值鉴定,防止拿到手中变成一堆废品。
以物抵债是为了彻底解决一些民事争议,来稳定人民群众之间的法律经济关系,虽然在文书当中标明需要付出相应的金钱,但是在执行之后就需要使用一般等价物来进行抵债,而且还需要不断的调整物权所属方,需要按照《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来走法律程序。特别是在涉及到房屋抵债时,一定不要忽视房地产权的变更登记手续,需要双方签订一个买卖合同,从而让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但是这个流程是在法院强制下进行的,所以很难证明是自愿协商得到的结果。
很多当事人都会将一些低质量的滞销产品用于抵债,而且还能够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变成了合理用于抵债的等价物产品,这对案件的执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损害到了债权方的权益。如果当事人的手上最终只获得了一堆对他来说是废品的东西,也就失去了该法律程序的意义,而申请人很有可能变成被说服的那一方,在法律的强制要求之下迫使其接受,不仅起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还会使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总的来说,申请人如果想要很好的维护自身权益,就需要进行提前了解,不能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了另一事件的受害者。相关法律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解决这些漏洞,而且以物抵债并不是必须执行的措施,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