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鲜卑王庭在哪?
鲜卑族渐成气候是在东汉末期,当时鲜卑尽有当初匈奴的地盘,建王庭于高柳北弹汗山( 今山西阳高西北 ),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地区。后来五胡乱华时期,鲜卑人所建立的最强大国家是北魏,其都城最早在盛乐(今内幕和林格尔),后迁至平成(大同),再后来迁至洛阳,并消融于种族融合大潮中。
鲜卑族历史兴衰具体过程大概如下:
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中部与北部,其名则始显于东汉初年。
秦、汉之际匈奴灭东胡,乌桓、鲜卑并受匈奴役属。汉武帝大败匈奴,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人随之南迁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一部分(拓跋部)则南迁至大泽(呼伦贝尔草原)。
东汉初,乌桓内迁,鲜卑又因之迁到五郡塞外。
北匈奴西迁,鲜卑进至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渐盛。
汉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于高柳北弹汗山( 今山西阳高西北 ),组成诸部军政联合体 ,东 、中、西3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任用汉人,制法律 ,由汉地输入铁器,促进了鲜卑社会的发展。其势力“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尽有匈奴故地。
檀石槐死后,诸部联合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所部,附属汉魏。魏晋时期,北方草原上活动的主要是鲜卑各部。有人认为,“西伯利亚”一名的产生可能就与鲜卑人当年的活动有关。
晋南北朝时期,内迁鲜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曾建立 西秦;秃发氏曾 建立南凉;
公元338年,鲜卑拓跋氏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代国”,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淝水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395年,后燕攻北魏,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山西大同东南)大败后燕军,并乘胜南下,夺取中山(今河北定州市)、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重要城镇,拥有黄河以北地区,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之一。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鲜卑化汉人高氏与鲜卑化匈奴人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另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迁到青海统治羌人,直到唐初才为吐蕃所灭。
内迁鲜卑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渐与汉族及其他各族融合。鲜卑汉化尤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汉姓后称元宏)改革最为激进。后虽有反复,但降至隋唐,鲜卑已不再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