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法律启民智
蔡元培出生在封建王朝,却是民主革命的开创者。他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也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北京大学的塑造者。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新北大。
蔡元培186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死后家道中落,变得贫穷。后来蔡元培在亲戚的帮助下接受了严格的旧式教育。26岁考中进士,2年后成为翰林院编修。这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高学历,也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蔡元培在翰林院整日无事可做,当时中国发生了两件对他影响至深的事情。一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二是,1898年,维新派提出变法自强,最后以失败告终。这对蔡元培来说是一种打击,随后他离开翰林院,回绍兴教书育人,启发民智。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当时蔡做老师。他鼓励学生学习外语,了解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他深知必须投身教育培养能够改变中国的人。
以后的几十年,革命和教育成了他的奋斗轨迹。同时,他又去欧洲留学,学习西方的思想,并深入研究,从而更加清醒的认识中国。
1907年德国柏林迎来了一位41岁的中国留学生,他就是蔡元培。当时蔡以教书和做家教为生,同时努力学习德语。他在莱比锡大学师从冯特等一流学者,学习了37门课程。他连续三年学习心理学,学习西方语言,西方文化,西方理论和哲学。
1911年蔡元培出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那会辛亥革命刚胜利,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可是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一心想当皇帝,蔡元培空有抱负,难以实现,于是辞官去欧洲留学。
袁世凯死后,新任总统黎元洪任蔡元培为北大校长。此时蔡元培在欧已留学4年,他接到电报,回到祖国。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时也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可是风气不是一般的差。老师是北洋军阀的官僚,学问不大,架子不小。学生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官僚富家子弟,典型的官二代或富二代。
这些二代们上课都要去请,半天才从鸦片床上爬起来。学生们之间相互结盟,为了以后谁当了大官后能够得到照顾。而且他们大都选择学习法律,不是出于喜欢,而是为了以老师为靠山,将来便于升官。
当时的北大,就是一个官僚养成所。
蔡元培在北大任命的当天,他先去拜访了陈独秀,希望他出任北大的文科学长。
陈独秀是《新青年》的创始人,他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
陈由于放不下《新青年》,拒绝了蔡的请求。但是蔡并没有放弃,他三顾茅庐,每天早早去陈独秀的旅馆拜访,陈最终被感动,决定将《新青年》搬到北大来。
蔡元培来北大的第一件事是贴布告,宣布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这是他带来的礼物,也给北大带来震感。随后的五年里他都在强调为学问而求学问,大学生应该以研究学问为天职,不应当为升官发财为阶梯。
蔡元培把北大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随后他又聘请胡适、刘半农、钱玄同、鲁迅等人的加入,把北大变成一个新文化的启蒙。
大学离不开学术,第一个提出学术独立,学术本位的也是蔡元培。他强调北大的课程应该民主,自由,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吸收,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黄侃是目空一切的国学大师,大谈魏晋文学,钱玄同倡导白话文,主张用新方法整理国故。当年北大学生回忆,钱上课时隔壁上课的黄骂声不觉,骂新派,钱听到也没关系照样讲新派。
北大的辜鸿铭被成为怪人,他上台演讲穿马褂带瓜皮小帽,还拖着一个焦黄的小辫子,常惹来学生们发笑。
辜不紧不慢的说留下辫子并不重要,减掉更加容易,但是精神上的辫子去掉不容易。蔡元培希望学生们学习辜鸿铭的英语,而不是盯着他的旧派。
蔡还请只有中学学历的梁漱溟来北大讲哲学。梁漱溟主张学习西方,一代大家冯友兰,朱自清都听过他的课。
蔡元培和鲁迅是老乡,两人关系很好。北大的校徽就是鲁迅设计的,蔡元培请没有文凭的鲁迅任教,主要是看重他对小说史的真知灼见。
蔡元培支持人文学者,鼓励革新,造福 社会 。他支持《新青年》并担任撰稿人,学生办报刊他也出钱出力。
在大学里,校长校长是最高权威。蔡元培到北大后建立了教授治校的评议会制度,教授地位最高,意在民主办校。要知道这在封建根基很深的 社会 实属难得,可以说他这一改革前无古人,也无来者。北大从太学转化为现代意义的大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蔡元培的发明不止这些。他把学年制改成选科制,也就是今天的学分制。这一改革的出发点是崇尚自然,发展个性。学生们可以凭着兴趣爱好自由选课。蔡认为,在学术上,只要言之有理,就要是各种学派、观点并存。老师有自由研究的空间,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利。
蔡元培也是第一个在北大开美学课的人,他派遣学生去国外学习美学,之后创立音乐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
蔡元培在北大的五年半时间里,承受的压力并不小。当时 社会 男女不平等,蔡元培率先在北大招收女学生,惹来北洋军阀的反对。学校新旧思想并存,他需要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担任调节者。
五四运动爆发,北大30多名学生被捕,蔡元培作为校长,承担责任,积极营救,保释学生,最后激怒北洋政府。为了保全学生,保全北大,他辞职离开北京。
蔡元培一生颠沛流离,一生办学,为国家种下读书、爱国和革命的种子。晚年他又创建国立中央研究院,为学术建国做出巨大贡献,后流亡于香港。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