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县乡人大代表依法监督能力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一句很朴实的话,却道出了人大工作的实质。十八大以来,在经历了“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及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后,各级人大代表,尤其是基层人大代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打赢精准扶贫战役的道路上,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临的压力更大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了。在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县乡人大监督实效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宪法规定的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的根本保证。张德江委员长在基层调研时曾形象地指出:“乡镇人大工作归根到底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地,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反映老百姓的呼声,解决老百姓的困难,促进老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县乡人大常委会在依法行使各项职权过程中,要注重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县委领导,围绕党的工作大局确定监督工作重点,使人大的监督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合拍,在遇到重大问题自身难以解决时,依靠县委协调关系,排除阻力,提高监督效果。
二是“甩开膀子”,加强人大监督的主动性。“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提高监督实效,县乡人大应充分发挥代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开展监督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大代表的理论水平和依法监督的能力是提高人大监督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县人大常委会可加强人大代表的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常委会的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并注意发挥非驻会委员的作用,在履行监督中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增强责任意识。首先要选举和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人大队伍,必须坚持代表的资格条件,改进代表候选人推荐方式,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把政治素质好、公道正直、有一定履职能力的人选入代表队伍,同时要加强队伍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监督能力。其次是完善监督机制,与时俱进的开展监督工作,建立激励机制,爱护广大人大代表,积极提供法律和物质帮助,落实监督措施,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根据人大常委会想要达到的监督目的,可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特别是要敢于使用刚性监督,运用一次刚性监督手段往往比多次提意见建议来得更管用,更能彰显监督机关的底气和尊严,我们不能让人大监督的“核武器”束之高阁。在涉及民主法制、科学发展、民生焦点问题的追踪落实上,不妨偶尔用用这些“核武器”,定能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监督效果。同时,要将柔性监督和刚性监督结合起来,做到刚柔并济。
总之,人大监督,既要敢于监督,更要善于监督,关键是看监督的实效性。只有不断增强监督的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人大监督的权威性。监督就要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事业发展,所以,实效性是监督的生命力之所在,切不可流于形式,走过场,搞“花拳绣腿”和“花架子工程”。增强县乡人大监督的实效,就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县委工作的大局,牢牢抓住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坚持从人大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灵活运用这些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从而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