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的意思
尊师重教的意思是尊敬老师,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如下: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敬仰。
最早记载我国尊师重教的古籍是《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难后道尊。由此说明尊师是最重要的。才会使人重视学习;中国古代对于尊师有一整套严格的礼数法度,《礼记·曲礼上》载。礼,闻来学,意思是学习之礼,只听说到老师处学习,没听说让老师上门来教的。
只听说别人主动来学,没听说主动去教人的,足见师道之尊;尊师的礼数套路严格细致,诸如出行、站立、路遇、谈话、饮食、穿戴等都有详细的条目规定,比如跟老师出行。不可越过老师而与旁人答腔说话。在路遇老师。再拱手向老师表示敬意。
老师问话就答,面前倘有老师的书籍或琴瑟等;应跪着把它搬开,陪老师闲坐,老师问事,要等老师说完才回答,向老师请教时要起立。老师召唤时,以示恭敬,中国古代有一整套严格的避讳制度“子孙要避讳父祖之名”百姓要避讳官长之名。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是以职业为姓,他的祖先是学官。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
尊师重教意思是说尊敬老师,重视师长的教诲。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大凡求学时存在的问题,尊敬老师是难能可贵的。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
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有两种情况: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大学礼制,给天子授课,授课的臣下无需北面而居臣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