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法律规模

有了钱之后存进银行应该早就成为了国人的***识,毕竟与其他理财渠道相比,国人对于银行的信赖程度还是很高的。一方面是因为银行存款风险小,只要有着“存款保险标识”,50万以内都可以做到保本保息。另一方面将钱放在手里,只会越用越少,存进银行还能拿点利息,老百姓会怎么选也就不用多说了。

然而一直以来银行有一个备受欢迎的存款方式,它就是结构性存款。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的时候结构性存款的规模仅5万亿左右,然而2020年的时候规模就达到12万亿之高了。

从这一数据就可以看出,结构性存款有多受储户欢迎了。然而这一辉煌局面却没有维持太久,从2021年4月份的数据来看,结构性存款余额只剩下6.55万亿元了。令人好奇的是,结构性存款明明迎来了爆发,为何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规模大幅缩减呢?

不合规结构性存款迎来整改

要知道市场这么多的结构性存款,并非所有产品都是合规的。简单点来说结构性存款属于普通存款的金融衍生工具,在这一背景下获得浮动性收益。然而不少银行却在这一基础上推出“假结构性存款”,原本是有风险的浮动收益,直接变成了固定收益。

说白了完全背离了结构性存款的初衷,基于这一情况相关部门才对那些不合规的结构性存款迎来了整改。

收益率下降

除了部分结构性存款迎来整改外,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下降,也是不少储户抛弃它的原因。之所以结构性存款之前备受青睐,是因为在保证本金的前提下,结构性存款还能获得高收益。这一优势相当于比在银行存定期还要划算,会受到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在监管变严后,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一再调整,收益率一旦下降,不少储户自然也就不愿意购买了。对于这一情况,有用户表示明明结构性存款可以让老百姓获得更多收益,为何会被叫停呢?

实际上对高息揽储进行严格限制,也是为了老百姓的资金安全。表面上来看储户到手的利息高,而且本金又有保障,但是长期这样下去对于银行竞争是不利的。简单点来说银行想要完成揽储任务,就只能不断提高收益率,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市场不良竞争。

而对于高息揽储进行整改,以后老百姓想要投资理财产品,就不会再盲目关注收益率了。当然在投资理财这方面,其实除了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外,还有基金、国债等,都是不错的理财选择。如果想要稳妥一点的话,选择银行存款是最安全的。只不过相对来说收益率会低一些,具体怎么选择就要看储户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