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法制教育渗透心得体会怎么写?我是学生。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是国家法制建设甚至整个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青少年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法律观念,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法治社会的需要,这是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在讲生态系统时,
使学生明白人类是生物圈中的成员,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各种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都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生物圈的繁荣与稳定。我们国家已经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法令、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同时,我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协作,决心为保护全球做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贡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中国——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总之,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各种生态系统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态规律办事,才能使自然界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持续拥有这美好的家园。否则,无论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人类也难逃自我毁灭的厄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情操,使学生明白法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以造福人类,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在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章内容时,一定要向学生介绍我国植被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一次性筷子产业一年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木筷,全国每年生产筷子耗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土壤沙漠化非常严重,已经占到国土面积的20%。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多种原因,以及介绍有关的违法案例和相关人受到的法律制裁,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国家现在执行的《中华人民***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和国草原法》,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这样将生物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恰当的把握好尺寸,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生物科学知识,而且是学生感到绿化祖国,从我做起,增加主人翁意识。
二、遵循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才能完成寓法制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的重任。在学习青春期时告诉学生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青春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成熟,性心理会发生很多变化。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组成部分,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性问题(如梦遗、手淫、早恋等)、接触到的性信息(如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影视中的性爱场面、网络中的色情网)等缺乏处理经验,且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又不愿互相交流。正如一个人的生理健康需要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一样,一个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也需要各种营养。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性角色,是生活内容健康、充实、积极、向上,不会让对异性的冲动主宰自己,面对性骚动能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与异性的交往应在集体活动中,尽量避免时间过长、过晚或单独约会。教育学生只有把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锻炼身体上,将来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同时告诉学生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青年的成长,都是有益的。
又如,在学习《人的生殖》中的胎儿营养与废物交换时,观察从胚胎到胎儿到新生儿产出的大致过程插图,观察子宫内胎儿、脐带和胎盘关系示意图,教师通过具体的数据介绍母体身体的变化,她们忍受着许多不便和痛苦,一切都是为了后代。然后向学生质疑:面对母亲无私的奉献和博爱,你们应该怎样回报?安排学生讲述母亲在生活中对待自己的点点滴滴,使全体学生端正态度,提升认识,在充分体会亲情的同时,教育学生理解报答亲情,长大后更应该好好的赡养父母。在生物学教学中,只有结合生物学知识教育与法制教育,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才能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
三、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我们在学习《保护我们***同的家园》这一课时,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看看你们周围的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看看现在的马颊河,和二十几年前完全大人们讲的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远远地就能闻见怪味,浇地都不能用,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我们在学习《人类遗传病》这一课时,可以举出你读过《红楼梦》这部小说吗?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他们的爱情悲剧让读者唏嘘不已,从科学角度看他们结婚合适吗?为什么?我国一些偏僻的地区仍存在着近亲结婚的旧习俗,认为这是“亲上加亲,不断亲缘”。其实近亲结婚所带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主要是增加了下一代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机会。有许多人可能携带某些遗传病的基因,而不表现出来,成为“隐性遗传病携带者”;如果他和有相同血缘的、带有遗传病基因的近亲结合,那么他们的子代就会将父母隐性遗传病外显出来成为显性,临床上表现为疾病。所以遗传病的机会就增加了;如果他和非相同血缘的人结合(携带同一遗传病基因的机会很小),那么他们的子代得遗传病的机会就减少了。有人统计,近亲结婚后他们的下一代儿童死亡率比非近亲结婚的高出3倍,近亲结婚的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的后代高出150倍。避免近亲结婚,可以有效地控制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在已经制定了新的婚姻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让学生在事实中理解,更具有说服力,比我们空洞的说教效果好。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要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把握渗透时机和深度,有意识的加以分析、教育、引导,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提高生物素养的同时进行法制渗透,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本人只是肤浅的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更多的可行的有效地方法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总结,就一定能把生物教学和法制教育更好的有机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