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
坟
古人经常将“坟墓”两个字放在一起去使用,但实际上,“坟”和“墓”是两种完全不同规格的东西,“坟”的字面意思是平地上的一个小土堆,可想而知,坟就是用来埋葬普通人的。
古代的棺材非常贵,农民家庭多半是买不起棺材的,所以在死后都是用草席等物品将尸体包裹起来,然后挖坑填土去埋葬,因为古人死后多半是埋葬在自己地里,也很少去立碑,可能竖一个牌子就结束了。
虽然坟看起来十分简陋,但对于古代平民来说,却是一种标准的埋葬方式。
当一个家族发展起来后,会进行迁坟然后儿子安葬,这个时候就会使用墓,很多地主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墓地区域。
墓
相比起坟,墓显然就要高出一个级别,因为墓的地表是平面的,而且还有一个记录死者姓名和生平的石碑,有条件的还会用石材建造一个小平台,如果说坟所针对的是普通人,那么死后能够享用墓的,基本上都是社会中的精英人士,例如官员、商人、士子等,他们不但有钱去做这件事,还希望自己的墓可以保留下来。
因为墓是经过加固处理的,在没有天灾、战争和家道中落的情况下,墓是能够保留上千年的,例如在烈士陵园中,埋葬烈士使用的就是墓,在好的保护情况下,墓上的文字都能够保存百年清晰可见。
但墓往往是小规模的出现,使用石材搭建平台已经是高规格,如果出现了类似雕像、亭子等物品,就已经脱离了墓的范围,属于冢。
冢
冢等同于冢,字面意思为高大的坟,但在实际情况下,冢的规格要比墓高非常多,因为冢所针对的人群,已经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王侯将相和名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埋葬项羽的霸王冢和埋葬霍去病的地方。
虽然霍去病的埋葬点被称之为霍去病墓,但这是偏现代的称呼,在古书中,霍去病冢是这样记载的:“冢象祁连山”,在那里不仅数米高的石碑,还有石台、楼梯等,规格非常高,可见当时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重视,能够以冢的规格埋葬,几乎达到了古代普通人的巅峰,因为即使是王公贵族的后代,也不一定具备使用冢的资格。
除此之外,冢最出名的还有衣冠冢,这种情况多半是为将军准备的,将军战死沙场后尸体无法寻回,就会为他设立衣冠冢,例如三国时期的姜维,在战死后尸体被魏军抛尸荒野,无法寻回,只能用他生前的衣物为他设立衣冠冢,以此来纪念他。
陵
陵多见于我国古代的皇家园林,由此可知陵是古代埋葬死者的最高级别,在封建社会时期只有皇室成员才能享用,而且陵还有两大特征,一个是规模大,一个是聚集度高。
规模大的陵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秦始皇陵了,仅仅是陪葬坑的兵马俑就被誉为世界奇迹,因为技术原因,秦始皇陵还没有完全开发,谁也不知道里面还埋葬者怎样的精彩。
而在规模方面,明朝的皇陵和清朝的皇陵最为明显,两朝皇陵不仅埋葬了大量的皇帝,甚至还有专门的安保队伍去看守,可见其规格,为了表达对战争中死亡战士的尊敬,我国在全国各地建设了不少烈士陵园,将他们以最高规格安葬。
那么陵为何代表最高规格呢?“陵”字的最早来源是“阜”和“夌”演化而来,字面意思为攀登高山,深度寓意为攀登高山,登上天界,完成从人到神的转变,古代的皇帝又被称之为天子,所以死后会升天,因此才使用了陵这个字。
同时,“陵”这个字本身也有高山的意思,而在我国的风水当中,高山还有另外一个含义:龙脉,将皇室成员安葬在龙脉上可以保佑王朝持续发展。
这四种陵墓完全对应四种不同身份的死者,同时也可以表现出死者生前的身份和地位。
例如一个人生前原本是大官,但是临死前却被撤掉了所有官职,所以死后多半以坟或者墓来收尾,不过也有死后被追封官职,以冢埋葬的官员和将军,换句话说,埋葬形式代表了对死者的一种认可。
古代的社会基层十分明显,不可逾越,这不仅表现在生前,同样表现在死后,例如霸王项羽,这位没有登基却被司马迁所认可的猛将,死后依旧只能以冢的形式埋葬,因为那时汉朝建立,项羽自然是不能和刘邦所相提并论的。
除了表面形式外,陵、冢、墓与坟的最大区别,还是在于墓室或者地宫的规模。
古代的有钱人或者达官贵人,已经不满足于挖坑填土的规模,他们会为死者建造一个墓室,大型墓室中四通八达,简直比别墅还气派,里面不仅有防止棺材的墓室,还有大量放置宝物和陪葬人的墓室,尤其是皇陵之下,诺大的地宫完全可以直接用来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