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保甲制度利民惠民政策,因实施过程变成了什么?

宋朝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朝代,在宋朝时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改革。为富国强兵的需要,历代宋朝统治者对于政治形势的改革,以及相关法律措施的实行都是非常重视的。在宋朝时,王安石变法无疑是一种影响较大的变革。

在王安石变法当中推行的保甲制度与相应的保马法,在政策施行的早期获得了较大的收效;然而,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行,这两项制度逐渐转变成为扰民政策后,也随之朝恶性转化。

这两项政策的逆向转变,离不开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恶化、以及相应改革人员的贪腐。本文将浅析王安石变法推出的保甲与保马法,怎么就变了味?

1、 宋朝富国强兵的需要,保马法变味成扰民之政

(1) 宋朝对外战争的需要,保马法得以藏马于民间却暗藏危机

宋朝虽然是中国经济较繁荣的朝代,但是在对外战争方面,宋朝却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自宋朝建立以后,在多次对外战争当中均以失败告终。这些战争的失败,均是因为马匹的缺乏、导致宋朝骑兵势力较弱。

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以后,这就使得宋朝北部边疆处于契丹骑兵可以长驱直入的境地。因此,宋朝需要在这地方部署大量的军队。而为了进一步对契丹骑兵,宋朝急需培育自己的骑兵军队。宋朝专门建立了培育战马的机构。

但是即便有着官方机构的加入,宋朝时战马数量依旧有限,难以建立规模一定的骑兵部队。为此,王安石变法时采取保马法。他将战马的培育从官方机构转移到了民间。通过官民合作的方式,迅速培育了一批素质不凡的战马。

在王安石刚刚推行保马法的时候,通过这一批优势战马、宋朝获得了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

宋朝通过推行这一政策,成功实现了战马来源的扩大。并且进一步削弱了宋朝一直存在的财政危机,减少了在这一方面的支出的同时又调动了民间力量。不得不说,王安石的保马法是将宋朝富国强兵的理想进一步实现的重要一步。

可是这其中确实暗藏危机,将战马散之于民间却同时也失去一定的监管;让别国势力内奸有机会趁机作乱,经常引发群众性的马匹死亡事件。消耗国家资财的同时,也导致社会不安。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宋朝成功将马匹藏于民间而又能够迅速调用。但是随着这一政策的大规模推行,因为官民之间不得其中法门导致了原本的利民、惠民政策变成了祸民政策。

(2)官、民不得其法,让保马法最终成为祸民政策

王安石变法期间,为了证明自己变法的成效,一些参与变法的官员便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激进心理。这就导致在推行保马法期间一些行事官员直接实行指标摊派,强制地方官吏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指标。

原本保马法的实行必须考核一些有能力的民间百姓家庭,最终决定是否拥有帮助朝廷培育战马的资格。但为了使变法呈现较大成效、强行摊派,不顾事实的要求百姓参与养马。

这样就导致了很大一批战马是不合要求的,这直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无法收到一定成效,引得百姓怨声载道,更为严重的是,保马法成为祸民之政的真正原因在于极大消耗了百姓的人力物力。

在这过程当中,真正让保马法变了味道的是百姓因为知识的缺乏、养马不得其法,这导致了这利民政策走向逆反之路。因为当时养马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才能培育出素质较好的战马。

但是王安石变法激进了一些,官员不顾实际强行摊派指标,这就导致了很多百姓根本就没有多少的知识能够培育出优良战马。

更因为灾害的发生让战马病死,可是宋朝却规定战马需要按照原价赔偿。当时因为赔偿国家的战马,这就导致了一些不堪重负的百姓家庭就此破产、流离失所。

和保马法一样,王安石变法行间的保甲法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但是保甲法的异化更多的是与朝廷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项原本惠民利民政策,最终失去原本的真义。后续朝廷这两项政策的反向发展、和当时王安石面临的党争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2、 保甲制度:原本利民惠民政策,却因实施过程的错误变了味

(1)王安石的"保甲制度",解决三冗之一、却不利安定

王安石变法之前,宋朝因为原本军事制度的缺陷导致出现冗兵的问题。为了这些规模庞大的国家军队,宋朝政府不得不花费大代价养活这些人。长此以往的情况下,宋朝的财政早已入不敷出、经面临着不得不改的境地。

为此,王安石在变法期间提出了所谓的保甲法。王安石所谓的保甲法是遣散过多的兵员,让这些人回归到田地里。早期这些有被遣散回乡的士兵,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同时,这一措施极大的改善了宋朝原本压力过大的财政负担。但是,随后却带来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原本在军营里服役的士兵回乡以后,成为了当地的一个不安定因素。他们仗着自己原来是军队士兵的身份,在乡里横行霸道。一些人甚至纠结起来,成为当时连官府都不能招惹了流氓地痞。

比如河北保甲,百十个人为一群,进行武装暴动,州县不敢奏报。还有像单安、王乞驴、张谢留等为首的保丁起义,往来二州之间,夺取地主的财物,焚烧房舍,杀官吏。另外还有陕西军士王冲在商、虢州界起义,聚众数千人,乘保马到各处杀伤官吏,冲击保甲团教场。

这是王安石保甲法推行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对于宋朝政府来说是一项极为严峻的考验。无论是民心、抑或是社会安定,都是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的问题。在社会不安的情况之下,保甲法因为程序的复杂又成为一些贪官污吏能够从中作梗的政策。

(2)保甲制度程序复杂,成为贪污国家资财的症结

在保甲法推行的过程中,安排这些兵士返乡中存在一定的时间误差和相关手续的办理。这就给那些贪官污吏制造了机会,此时因为大量士兵的空缺。但是宋朝时士兵福利相对较高,因此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吃空饷现象。这就成为了一些不法官吏贪污的机会。

在这繁琐的程序之下,为官员贪污提供了可能性。此时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用人不当以及党争出现的问题,这严重也导致了保甲与保马法出现极大的偏差。这是导致政策出现恶劣变化的最终根源。

3、 王安石为应对宋朝党争问题,任人唯亲导致政策逆反

(1) 政策实行途经不良官吏之手,变法内部矛盾严重

王安石自己有着报国的一番雄心壮志,但是他却错误估计了手底下人的胸怀。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他重用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变法派官员。但是这些官员对于利益也是虎视眈眈的,他们并没有因为所谓的报国之心而选择了公心为上。

因此,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当中,手底下人经常趁着政策的推行做一些手脚;保甲与保马法是其中利益最大的一块,自然也就成为变法派官员贪污的所在。

并且在王安石推行变法过程当中,自己手里下的几位心腹因为利益分摊不均的问题,甚至想要谋夺王安石这个变法首领的位置。在这样的严重内耗的情况之下,这两项原本利民的政策也一步一步走向害民的反方向。

(2) 来自外部的压力,迫切需要成绩说话却适得其反

王安石变法虽然是在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之下推行的,但是在当时的朝廷内部依然有着一大片反对他的人存在。如当时的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等人,他们都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心生抵触,经常在这朝廷上抨击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这就急切迫使王安石必须要尽快取得成效。面对这一情况,有着宏图大志的王安石也中了急功近利的毒。强行摊派是他在变法后期的一项过激措施,这也就使得了保甲与保马法真正出现了意义上的翻转,不再是一项根子上的利民政策。

在王安石的催促之下,地方执行官员出现了许多问题,以至于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原本的保甲与保马法,慢慢的就变了味道。在这样适得其反的情况之下,最终也导致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结局。

结语:

王安石变法期间推行的保甲与保马法原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并且在按部就班的推行过程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在推行到一定阶段以后,决策者失去了稳定的判断,这就让这一政策走向了逆反的不归路。

最终因为激化矛盾,皇帝最终只能选择废止王安石变法期间的所有措施。任何一项改革并不是停滞不前的,需要对时局时刻变化的准确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