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协定 对我国贸易的重要性有哪些

《知识产权协定》的序言部分,明确缔结此协定的目的与宗旨在于:减少对国际贸易的扭曲与阻碍;促进对知识产权在国际范围内更充分、有效的保护;确保知识产权的实施及程序不对合法贸易构成壁垒。

为实现上述目标,世贸组织成员达成有关知识产权的六项***识:(略)

(二)一般义务与基本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

《知识产权协定》第4条规定“任何一成员就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给另一成员国民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成员的国民”。这种最惠国待遇与《1994年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一样,是无条件的、多边的、永久性的。但是,《知识产权协定》的最惠国待遇只适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世贸组织把最惠国待遇视为国与国之间经贸关系的重要基石,而在过去的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公约中,几乎没有一个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公约制定了最惠国待遇条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为此,《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定》要求在其管辖的知识产权范畴内,在4个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即在《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已有的国民待遇的基础上,将重要的最惠国待遇原则纳人知识产权保护之中,这的确是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保护方面的重大变化,对世贸组织成员间实行非歧视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1)一成员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已经签订的司法协助及法律实施的双边或多边国际协定,这类协定并不是专门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签订的,但根据这类协定却产生了优惠、利益、豁免或特权,允许权适用于签订该类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而不适用于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

(2)按《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及《罗马公约》中的选择性条款,在某些国家间按授权所获得的保护,不按国民待遇而按互惠原则提供保护。

(3)本协定中未加规定的表演者权,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及广播组织权不受最惠国待遇约束,如果一些成员国承认这些权利并相互之间互相予以保护,也可以不按最惠国待遇扩展到未加保护的其他成员国。

(4)《世贸组织协定》生效前已经生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协议中产生的,并且已将这些协议通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如果这类协议也不对其他成员国民构成随意或不公平的歧视,则这类协议产生的优惠、特权、豁免、利益可以作为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5)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所缔结的有关获得及维持知识产权的多边协议中所规定的利益、优惠、特权、豁免只能在这些协议的签字国间生效与适用,并不适用于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这一例外也适用于《知识产权协定》的国民待遇的原则。

2.国民待遇原则

鉴于世贸组织“成员”可以是主权国家政府,也可以是单独关税区。《知识产权协定》第1条第3款专门对该协定有关“国民”的特指含义加以注释。该注释指出,“本协定中所称‘国民’一词,在世贸组织成员是一个单独关税区的情况下,应被认为系指在那里有住所或有实际和有效的工业或商业营业所的自然人或法人”。当世贸组织成员是主权国家政府时,《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就相关知识产权而言,其他成员的国民应理解为符合《巴黎公约(1967)、《伯尔尼公约》(197)、《罗马公约》和《关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所列明的保护标准项下的自然人或法人,是那些条约成员国与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国民。”(另有四条说明及例外条款略)

3.权利用尽原则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根据本协定进行争端解决时,在符合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规定的前提下,不得借助本协定的任何条款去涉及知识产权用尽问题。

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用尽”(exhaustion)问题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对此规定差异较大,对知识产权的不同方面规定不同。

(1)关于专利权的“用尽”方面,大多数国家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制造或经专利权人授权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销售之后,其他人不需经过许可就可以有权使用或再销售该专利产品。

(2)关于商标权的用尽方面,绝大多数国家都规定注册商标所有人及被许可人的商品出售后,第三人在本国合法使用或出售的这些商品上使用该商标不构成侵权,即商标权人的权利用尽。他不能阻止第三人在该商品上使用该注册商标。

(3)关于版权的用尽方面,各国的分歧较大,一些国家版权法规定,如果版权人本人或经其授权,将其有关作品的复制本投入国内外市场后,这一批复制本随后的发行、销售等,权利人都无权干涉,这就是“版权用尽”。

4.《知识产权协定》的目标与原则

《知识产权协定》的目标在于: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权利的行使,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的转让与技术的传播,以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福利的方式,促进生产者与技术知识使用者间互利互惠,并促进世贸组织成员间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这些目标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立法的基本目标,也说明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发展及迅速传播的重要意义。因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竞争的性质。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在传统生产领域中竞争力的逐渐削弱,知识产权成为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无形的创造活动将成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财产形式,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对这种创造活动进行充分的保护。

《知识产权协定》明确世贸组织成员。第一,可在其国内知识产权法律及条例的制定与修订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和营养,以促进对其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的部门的公***利益。第二,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止知识产权持有人滥用知识产权,或凭借不正当竞争手段限制贸易,或对国际间技术转让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上述两项基本原则在实施中都不能对《知识产权协定》项下的有关规定构成冲突。这些原则为世贸组织成员在今后制定或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时提供了重要的指南,也对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提出了基本要求,如果不与这些原则相一致,则世贸组织的贸易政策法规审议制度要求其成员进行法律调整,以便与世贸组织相应的法律一致,否则其他成员可以向世贸组织提出仲裁,进行争端解决。

5.《知识产权协定》与四个重要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关系(略)

(三)专利保护的最低标准及保护期

1.可获专利的标的物

《知识产权协定》第22条规定了可以获得专利权的智力成果和不能获得专利权的成果,即可获得专利的智力成果的“三性”要求。同时对欲获得专利权的成果提出了条件。

《知识产权协定》采纳了各国对授予权利的智力成果的“三性”要求。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但对三性要求的具体规定与各国专利法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述略)

2.不授予专利权的智力成果及要求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各成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拒绝授予某项发明专利权或某些发明不能给予专利权。具体包括:

(1)为保护公***秩序、社会公德为目的,包括保障本国人民、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避免对环境的严重损害。

(2)对人或动物的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

(3)除微生物外的植物和动物;特别是除用微生物和非微生物方法生产的、主要是用生物过程生产的动物、植物品种。但是,各成员应采用适当的形式对植物品种提供保护。

3.专利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协定》授予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1)对发明专利,当专利标的物是产品,则专利所有权人有权禁止第三方未经其许可从事制造、使用、提供销售。销售或为这些目的而进口专利产品。此外,明确了专利所有权人的“进口权”。“进口权”指专利权人有权制止他人未经其许可进口其享受产品专利的专利产品、或进口依其享有方法专利的方法生产的产品。世贸组织明确了专利权人的进口权,并在事实上要求其成员在国内法律中包括此项内容。

(2)如果专利的标的物是方法,即方法专利,则权利人有权禁止他人使用该方法,即从事使用、提供销售、销售或为这些目的而进口至少是由方法专利直接获得的产品。无论是发明专利,还是方法专利的所有权人都有“进口权”。对“方法专利”与“发明专利”同等处理。

(3)除了上述专利所有权人的独占权外,专利所有权人应有权转让或通过继承方式转移专利权、签订许可合同。这主要明确了专利权可作为财产权加以转移、继承、专利权人可通过订立许可合同获得报酬。

4.对专利申请人的信息披露要求

(1)以清晰、完整的方式公开其发明,以便本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按专利文件实施该专利。这为发展中国家成员在引进专利技术并加以实施时带来了方便和一定程度的保障。

(2)在申请之日,或在要求优先权时则在申请优先权之日,指明运用此项发明最好的模式。此项规定在于进一步强调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可实施性。利用现有的原材料,只要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便可顺利地将专利技术付诸实践,运用工业生产或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之中。

(3)各成员可以要求专利申请人提供有关相应的国外申请和授权的文件。

5.专利权授予中的例外及强制许可使用问题

(1)一般的权利限制及要求

《知识产权协定》第30条规定了一般的权利限制:各成员可以对授予专利的独占权规定有限的例外。这是原则性规定,不具有强制性。当然,在此情况下,各成员也可不规定对授予专利的独占权的例外。如果某成员在专利法中规定了例外,则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或要求:

a.这种例外必须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规定例外。

b.考虑到第三方合法利益的情况下,例外不能与专利的正常实施冲突。

c.考虑到第三方合法利益的情况下,例外没有无理地损害专利所有权人的合法利益。

(2)强制许可

如果专利人通过要求不合理的条件而拒绝给予使用发明专利许可时应怎么办?许多国家的立法规定,如果专利产品得不到或者得到的价格苛刻,那么政府出于公众利益考虑可授权有兴趣的制造商使用该项专利,并要求使用者支付合理的专利费。然而协定对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只有在特殊或者客观情况下,才能实行强制许可。协定还专门规定,只有当有兴趣的制造商通过个人努力按合理条件无法得到使用授权时,才可以考虑实行强制许可(强制许可的条件6项,略)。

6.专利的保护期限

专利保护的有效期应不少于自提交申请之日起的第20年年终。

(四)版权与邻接权的最低保护标准

1.版权及邻接权的概念及范畴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版权法及相关法律所享有的权利。版权属于民事权的范畴,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版权法中,版权所包含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版权包括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广义的版权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著作邻接权。

邻接权指与版权相邻近的权利。主要包括唱片制作者对其录制的唱片、表演者对其表演的节目、广播电视组织对其广播的节目所享有的权利。

著作人身权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作品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具体表述略)

2.关于版权及邻接权保护的三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

此处规定的国民待遇与《知识产权协定》基本原则中的国民待遇原则相同。

(2)自动保护原则

享有及行使国民待遇,无须经过任何手续,同时不依赖于作品在来源国受到的保护。这就是所谓的“自动保护原则”。按照该原则,世贸组织及《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及在成员国有长期居所地的其他非《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国民,在其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完成时即应自动地享有版权,非成员国国民如果在成员国无长期居所地,则其作品首先在成员国出版时即享有版权。

(3)独立性保护原则

除《伯尔尼公约》的规定外,世贸组织成员版权及邻接权受保护程度及为保护作者权而提供保护的方式,完全适用提供保护的那个国家的法律。但是任何成员国不能以“独立性原则”为理由,提出自己的国内版权法没有为本国国民提供某种保护而不愿为其他成员国国民提供类似保护。

3.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最低保护标准原则要求各成员国不论其国内立法对版权的保护水平如何,必须应达到以下最低保护水平(要求):第一,对于作品的保护必须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的一切成果,而无论其表现形式或表现方式如何。第二,对各国版权法中的权利限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规定为提供信息目的、不经作者许可将讲课、讲演等公开发表的口头作品以印刷、广播等方式复制并传播。但是,这类口头作品的“汇编权”,仍旧属于作者。第三,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行权利限制。

关于作品的保护期规定,对一般作品保护期不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1)电影作品不少于观众见面起50年,若50年尚未与观众见面,则保护期从作品摄制完成起50年。(2)匿名或假名作品保护期不少于采取合法方式所有的假名足以证明其身份,则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如果匿名或假名作者于上述期间内表明了身份,则保护期仍然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只要能合理推断匿名或假名作者去世已超过50年,则不得再要求成员国对其作品予以保护。(3)摄制作品及实用艺术作品作为艺术作品在《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受到保护,该国即可自行立法决定其保护期,但该保护期至少维持到该作品完成之后25年。(4)合作作品或被视为***同合作作品的其他作品,保护期为***同作者中最后一个去世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但是,公约规定成员国可以提供的上述各款的规定更长的保护期。

4.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

认为发展中国家成员在行使其他公约成员国作品的翻译与复制权这两项权利时,可以享有一定的优惠。

5.经济权利的范围

《伯尔尼公约》规定了著作权人可享受的最少8项经济权利及各成员可视具体情况授予作者的“追续”权。这8项经济权利是:(1)翻译权(2)复制权(3)公演权(4)广播权(5)朗诵权(6)改编权(8)录制权(9)制版权。

6.《知识产权协定》不授予作者精神权利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各成员根据《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第6条之2取得的权利及由此引伸的权利在本协定下没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伯尔尼公约》第6条之2规定的精神权利包括:

(1)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表明作者的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或其他更改或贬抑的权利。

7.《知识产权协定》保护的对象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版权保护应延伸至表达方式,但不包括思想、程序、操作。”

8.《知识产权协定》关于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的保护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计算机程序,无论是源程序还是目标程序,必须按照《伯尔尼公约》(1971)作为文字作品来保护。同时还规定数据库或者其他资料,无论是机器可读的或其他形式的,由于对内容的选取或编制构成了智力创作,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9.承认计算机程序及电影作品的出租权

“出租”一般认为是作者或著作权人发行作品的一种方式,出租权是著作权中“发行权”的一种形式。鉴于各国版权法对待出租权问题存在的差异,《知识产权协定》要求其成员至少必须承认两种——电影作品和计算机程序的出租权。

10.作品保护期限

对于作品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不同于摄影作品和实用艺术作品,不是以自然人的生命为计算依据的。作品保护期为经授权出版之年年底起至少不少于50年。如果作品创作后50年内没出版,则为作品创作完由那年年底起开始算,保护期为50年。

11.版权保护中的权利限制与合理使用问题

《知识产权协定》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一样,在赋予知识产权所有权人及持有人权利的同时,对其权利及权利范围加以限制,并规定了合理使用的条件。

12.关于邻接权的保护及权利限制(3条内容,略)

(五)商标的最低保护标准

1.商标的概念及目的

商标是区别一工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标记。这类标记是由一个或多个特殊的单词、字母、名称、数码、数字符号和颜色混合而成的。某一商标标记也可能是上述几个因素联合组成。既然商标的基本目的是区别,因而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受保护的商标必须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商标所有人通过鼓励对其名牌的信任促销其产品;二是帮助消费者在几种可能中作出选择,以鼓励商标所有人维护或改善该商标代表的产品质量。

2.商标保护的注册条件、要求及义务

商标注册的识别性与视觉感知要求:协定对商标的获得提出了“注册条件”要求。即世贸组织成员对其成员的商标提保护必须以其成员国或地区的国民对其商品或服务提出“注册申请”为获得商标的前提条件,没有采取一些国家所采取的“使用在先”原则(即以是否“使用”某一标记作为获得商标的条件)。

鉴于仍有少量的国家并没有实行以申请注册为获得商标权的制度,《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不能以实行注册条件获得商标权为理由,阻止成员依其他理由拒绝为某些商标注册,但这些理由要符合《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中的规定。

3.授予商标所有权人的权利范围和限制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了商标所有权人“应当享有独占权,以防止第三方未经其授权在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过程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已获商标注册的标记并使公众造成混淆”。从此规定中可以看出,世贸组织突出强调了商标所有权人有权制止他人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记以避免造成混淆。这突出了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因商品和服务交换扩大而带来的商标保护问题。世贸组织对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上述权利作了相应的限制,即商标所有权人在行使上述权利时不应损害任何已有的在先权,也不应影响各成员在使用的基础上获得权利可能性。协定没有规定“在先权”包括哪些权利。一般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权利:(1)已获保护的商号权;(2)已获保护的工业品外观设计专有权;(3)版权;(4)已获保护的原产地地理标志名称权;(5)姓名权;(6)肖像权等。

4.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驰名商标的保护是商标保护国内法律及国际和地区性公约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的国内立法,都必须禁止使用与成员国中的任何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记,并拒绝这种标记的商标注册申请。如果已获得注册,则应当予以撤销。对应特别保护的驰名商标,不论是已注册的,还是未注册的,都应加以保护。

5.商标权的例外规定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了世贸组织成员可以对授予商标权规定有限的例外,只要这种规定考虑了商标所有权人与第三方的合法利益即可。

6.商标保护期限及续展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注册商标保护期应不少于7年,而续展次数应为无限。即商标所有权人有权无条件地续展。这样在事实上使商标权的保护期与版权、专利权极不相同。版权与专利权的保护期是法定的有效限期,一般在有限的时间期满后便不再享受保护,即便进入公***领域,任何人均可免费使用而不构成侵权。

7.关于使用的要求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如果以使用维持商标注册,只有在连续3年的期限内没有使用,才可以取消该项注册。但是,如果商标所有权人有正当理由说明其不使用是合理的,则不能取消其注册。此处“正当理由”主要指“出现不为商标所有权人意所控制的情况而构成对商标使用的障碍”。一般认为应包括:(1)不可抗力;(2)政府禁令;(3)政府性的其他要求等可认为是属于不使用的“正当理由”。

在关于使用的要求中,协定认为商标所有权的使用应是属于符合法律规定的使用。如果商标所有权人本身没有使用,却授权他人在使用该商标,则这种出于所有权人实际控制的使用仍应认为是商标所有权人在使用该商标,不能认为此注册商标的使用中断了。这一规定为商标所有权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维持商标专有权。

8. 商标的许可与转让、***同使用(3条内容,略)

(六)《知识产权协定》对地理标志保护(4项条款,略)

(七)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

1.获得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的条件

《知识产权协定》第25条第1款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对工业品外观设计提供保护。并规定了要想获得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则此工业品外观设计要满足:(1)独立创作的、具有新颖性的;(2)独立创作的、具有原创性。

2.重在保护“外观设计”而非功能本身

各国对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立法的中心都在于其“外观设计”而非“产品”的功能及技术的保护。产品的功能及技术因素对产品质量及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满足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重点解决的问题,它们可以通过《专利法》或其他工业产权法加以保护。因此,《知识产权协定》第25条规定各成员“必须”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这是强制性的规定,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求。然而,对于外观设计的保护,各成员没有义务将保护延伸至主要由技术因素或功能因素构成的设计。

3.对纺织品外观设计保护问题的处理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各成员应确保其对纺织品外观设计提供保护的规定,特别是在成本、审查或公开方面的规定,不得无理地损害、寻求和获得该保护的机会。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利人的权利

《知识产权协定》赋予了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所有权人生产制造权、销售权及进口权。其中生产制造权、销售权是工业产权中权利人应享有权利的基本内容。

5.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期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期不少于10年。这是对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最短时间,是最起码的保护要求。但这并不排斥一些国家可以签订协议对工业品外观设计实行较长时间的保护期。

(八)其他形式知识产权的保护

1.未公开的信息

协定有关未公开信息的条款是第一次用国际公法的形式明确要求未公开的信息如商业秘密和决窍受保护权益。保护适用于秘密信息。因为秘密的信息具有商业价值,应采取合理措施维护其秘密。协定并未要求未公开的信息应作为一种财产形式来处理,但它确实规定,合法支配这一信息的人必须拥有在没有征得其同意时阻止他人违背诚实商业做法而要求公开、获得或使用该信息的可能性。而且协定还对有关政府要求提供未公开信息的检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并以此作为医药或产品销售条件的问题作了规定。

成员政府必须保护这类数据以防不公正的商业应用。

2.集成电路的布局设计

除另有其他规定,协定要求成员按照《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条约》的有关条款对集成电路的布局设计提供保护。协定这方面的其他条款规定,在没有获得正当权利人授权时,进口或销售含有受保护的集成电路是违法行为。但那些不明含有非法集成电路的人对某一产品的获得并不构成违法行为。“无辜侵权人”在得知所用布局设计属非法以前仍可销售或处理库存产品但应向正当权利人支付一定使用费。协定另一条款规定,禁止对受保护的权利实施强制许可,除非是处于公***的非商业目的或由司法或行政当局判定为制止反竞争行为的补救措施。执行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一)在执法方要各成员普遍履行的义务各世贸组织成员在知识产权法律的执法方面差别较大,对不同的知识产权内容其执法程序及相关规定不同。所以,各成员要努力做到:

(1)采取切实有效的知识产权执法程序及有效行为,以防止和制止侵权活动的发生。

(2)为防止知识产权侵权和遏制进一步的侵权,必须采取有效的救济措施。

(3)有关知识产权执法的程序应当公平合理,不能繁琐和给当事人造成财政上的负担,也不能拖延或要求有关当事人承担不合理的时限。

(4)对一个案件做出判决最好使用书面形式并陈述判决理由。

(5)对行政部门的终局决定或判决,在任何情况下,诉讼或仲裁当事人都应该有机会要求司法审查。

(6)对初审的司法判决,在满足其正常的程序要求的条件下,应使相关当事人有上诉复审的机会。但是,对刑事案件中判决无罪的案件,各成员没有义务提供这种复审机会。

3.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国内立法目前与上述所描述的规定并不相符。例如专利方面,协定规定,专利权一般应适用于所有技术领域,而有些国家则把化工品和食品排除在可获得专利之外。即使对化肥、农药和医药相关的发明给予专利权,其期限一般也比协定规定的20年短得多。而且在医药方面,有些国家只给予工艺专利权而不给予产品。在版权领域,很多国家并不认为计算机软件可以获得保护。一些国家对工业品外观设计不提供保护。为了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和贸易适用协定所要求的变化,协定对这些国家规定了过渡期。在过渡期内,这些国家应把知识产权立法与协定要求协调一致。其中:

发达国家:1年,即至1996年1月1日;

发展中国家:5年,即到2000年1月1日;

转型经济国家:5年,即到2000年1月1日(如果这些国家在改革知识产权立法遇到困难的话)

最不发达国家:11年,即到2006年1月1日。

另外,那些目前在食品、化工品和医药领域只对工艺不对产品提供保护的发展中国家可推迟到2005年1月1日适用协定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在过渡期内,协定要求成员不得采取任何导致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降低的措施。从1996年开始,协定规定所有成员都有义务实施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

此外,协定还规定了透明度原则,争端解决机制等,这些规定与其他协议的义务要求基本一致,可参见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