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遇尴尬,两千多家在印外企为何“跑路”?

因为印度对于外来企业?又爱又恨?,既希望借助于外来力量发展好本国经济,又非常容易眼红,见不得别人赚钱,不希望到了自己碗里的肉被外人拿走。

营商环境差是在印投资的最大硬伤。不仅有高额的关税壁垒,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税收纠纷。遭遇印度税收大棒的,可不仅仅是小米、荣耀、vivo等中国企业,还有保乐力加、IBM、沃尔玛等其他外国企业。

据美国《国会山报》等媒体报道,因为税务纠纷,法国保乐力加7月宣布暂停在印度进行新投资,而从2007年开始,英国沃达丰和印度政府则因为回溯征税问题打了十多年的官司。2012年,印度最高法院裁定沃达丰胜诉,但当时执政的国大党对此不满,印度国会于是通过一项立法,绕开最高法院的裁定,允许税务部门继续向沃达丰?要钱?。

虽然莫迪政府在2021年废除了相关的的法案,但是有关的扯皮依然再继续。显然,在那里做生意,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因为它可以不断修改法律或者以莫须有的原因,对企业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或者是给予高额的税收罚金,而且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的人民币。所以外企要想活着离开印度,就得做好被撕下好几块肉的心理准备。

其次所谓的?印度制造?也是制约外企在印度投资的因素。一方面不断吸引外来企业到印度投资,另一方面暗搓搓的扶持自己的本土企业,不断地挤压和占领当地的低端市场,希望把技术和工厂都可以留在当地。

外来企业在这双重环境作用下,就像是被悬挂在屠宰场里的羔羊,只能一步步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宰杀。不提桶跑路,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