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身上,那么,怎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呢?一般认为好的一堂课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看教学双方是否都要有充足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自己的课堂,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对象的情况如何,学生同样要有充分的准备--预习,学生预习的深浅程度是一堂课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条件,知道自己今天来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地方需要重点注意的,可以说,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来听课的学生要高出一个水平,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次,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好的一堂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激励学生一生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这也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我认为评课中“看学生”就是能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时而聚精会神地听,时而全神贯注地思考,时而欣喜地举手发言,时而富有感情地朗读,时而下笔有神地练习……一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节课就是好的。第三,好课就是要看教学目标实现状况。一堂好课教学目标要明确、突出,课堂思路要清晰,知识点要落实,教学过程要协调、和谐,学生思维要活跃。教态自然大方;语音清晰、标准、洪亮,语调抑扬顿挫、有变化,充满激情,有吸引力;书写简明规范、流利清秀;多媒体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堂好课必然建立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在这样的课上,教师肯定会向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选择最好的、最适合教学对象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第四,课堂要看氛围营造状况,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氛围。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融洽与和谐、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氛围一般表现为过于寂静、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的基本特征。积极的课堂氛围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进程,所以创造良好的、民主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体验一种美感,师生双方更易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相考问、***同体验、***同参与、情感***振的美妙乐曲。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我们为之努力且一直向往的课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就如陈景润初中数学老师的一堂教学课,激励了陈景润一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好课的标准1、 课堂里有生活。是指课堂里有放映生活问题的问题再现、碰撞和解决。“回归生活世界”本身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教育来源于生活”。课堂也要放映生活。2、 课堂里有笑声。是指课堂里有欢快的、开心的和会意的笑声。这是愉快的、轻松的课堂。是有效率的课堂。笑声是生活的需要,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里少不了笑声。但也不是刻意去追求它。3、 课堂里有辩论。是指课堂里有观点的、方法的和结果的辩论。新课程推崇的是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应该有观点的、方法的和结果的辩论。辩论观点,辩论方法,辩论结果,这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现在是辩论不足,沉默有余。4、 课堂里有尊重。是指课堂里有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构成现代教育课堂的灵魂。它使课堂赋有生命力。5、 课堂里有规矩。是指课堂里有养成的、习惯的和人性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十分强调它。所以,课堂也应有养成的、习惯的和人性的规矩。它是自然的,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的,因而是人性的。6、 课堂里有迁移。是指课堂里有预设的、生成的和随机应变的多学科知识的迁移。它使课堂充满乐趣,悬念和智慧。它也应该是多学科方法的迁移,让学生思路开阔,方法灵活,富有创新。7、 课堂里有掌声。是指课堂里有鼓励的、赞同的和敬佩的掌声。掌声来自教师,来自同学。有鼓励,有赞同,更有敬佩。这是班集体的功能。发挥好这个集体的功能,课堂会迸发出神奇的力量。8、 课堂里有权威。是指课堂里有来自老师的、同学的和真理的权威。作为中小学的教学活动,课堂需要适当的权威。有老师的,有同学的权威,更有相信真理的权威。但也要防止迷信权威。9、 课堂里有默契。是指课堂里有教学的、讨论的和作业的默契。默契是和谐教学活动的组成,它不仅提高效率,而且有助改善课堂环境。它使教学智慧的表现。10、课堂里有小灶。是指课堂里有针对个别后进学生的出于关怀目的的小灶。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的课堂对此是充分重视的。这也是“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改革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但作为一堂好课,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一般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1、是否有连贯。一堂好课看的往往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精雕细琢和耐人寻味。2、是否有生成。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及时生成。也就是说好课不应该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教师与学生有互动的过程,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3、是否有效率。一堂好课必须是注重学生时间投入和效果产出的关系,即效率问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了这些之后学生会有怎样的收获、取得怎样的效率。一堂好课不仅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最大程度的发展,还应该使学生能够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广泛而深刻的认识。4、是否有新意。课堂否有新意,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听课的人看出新意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学生来说,同一个内容只会在课堂上学习一次。教师的“新意”应是绝对新意,而不是相对新意,即不是相对于已经在别的班上过的同一内容的课要有新意,而是相对学生以前的学习经历要有新意。一堂好课总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前教学中未有过的一处或几处闪亮点,使整堂课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5、是否有瑕疵。“好课”不必面面俱到,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很多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一堂课留有些缺憾和瑕疵才是真正的好课,这样可以让教师去更好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能进行有效地重建。 确切地说,“好课”并不是一个规范性概念,而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与之相似的概念还有“优质课”、“优质教学”、“有效教学”等等。尽管这些概念的内涵不尽一致,但也有很多***性。以下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评价“好课”的5项标准,即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美国“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标准包括:(1)学习***同体:教师和学生***同参与创造性活动;(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理解;(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5)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从上述标准中可以看出,“好课”的标准是相对的,但在差异中又有***性,这种***性反映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2)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3)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4)教学评价的效用主义倾向日渐凸显,开始从关注教学效果转向追求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从教学过程理解好课的标准]就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而言,从完整的教学过程来看,一般认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当体现在以下六个维度:一、理念是否新教学不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学习不是简单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而是要从社会、现实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认识社会与现实的方法与手段。课堂也不是惟一的教学场所,应该挖掘课堂教学的内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形式与内容应该统一。小组合作不等于小组合座,合座是形式,合作才是内容。教师主导不是教师不导,教师应当是课堂里的主心骨,应当起精神引领的作用。分数不是惟一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指标,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二、目标是否明教学目标是否明应当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第一,主题是否明确。一堂课的核心思想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第二,思路是否清晰。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以后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第三,主体是否呈现。一堂好课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判断教学效益的依据是学生获得了哪些具体进步。第四,亮点是否突出。本节课的亮点是什么,教学高潮是如何设计的,实现高潮的方法与手段有哪些。三、设计是否精从设计原则看,通过教师的教材再处理,是否使静态的、生硬的知识,内化为动态的、流畅的学科认识。从设计问题看,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上是否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从设计思路看,该教学设计是否讲究学科依据,而不是对教材简单的增删、修改;该教学设计是否建立在对教材深入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就零散的知识点展开。四、流程是否畅一切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学过程封闭、教学内容死板、教学进度随意,必然会使教学过程僵化、课堂气氛低沉、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流程是否通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一要看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敏感度。新课改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加,程度加深,教学过程的预设更难,需要教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高教学实施与调控的能力。二要看教师的教学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反映,教师应该如何调控;当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映时,教师应该用什么策略去应对,即在“预设与生成”之间考察的是教师的能力。五、方法是否当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情景的创设、学习结果的呈现、教学效率的高低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节课中,教学方法不在多而在于当。教学的程式化会扼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的技术化、课件化从很大程度上会抹杀教学的个性与特色。六、目的是否升目的与目标是有区别的。目标指寻求的对象,想要达到的境界或标准。目的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前者概念范围偏小,侧重于希望达到的教学标准;后者涵盖面更广,侧重于希望达到的教学境界、境地。一堂好课不能只就课论课,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有所拓展、有所关注,使学科目的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扎根。 一堂优质课的特征根据教学实践和新课程理念我认为一堂优质课的标准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现自身劳动的第二次创造,有亮点,有灵感。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充分的思维空间。能体现较强的人文性。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 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三、重点突出,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课堂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不同的内容,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内容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四、教师要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一堂好课,也须有“人情味。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六、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要做到“五实”,即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扎实的课就是有意义的课,学生至少能学到东西,有情感体验,产生学习需求,不图表面的热闹;充实的课就是有效率、有内容的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丰实的课就是生成性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思维活跃,给人启发;平实的课就是课堂的实实在在,是常态下的课,不管谁在听,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真实的课就是不加粉饰、课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一般认为一堂好课不能用标准去衡量,课堂应该是生命的、灵动的、富有个性的,而非什么标准,而是体现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包括:和谐、生成、发展、创新、反思、个性等等。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一--和谐: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人为本。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二--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原有基础的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预设后,通过在课堂教学生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三--发展:一堂好课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发展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而是体现在一系列课上,一堂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点。一堂好课的元素之四--创新: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五--反思:一堂好课关注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反思。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不是靠“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而是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思认识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别人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一堂好课的元素之六--个性:一堂好课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个性,而且还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任何人不可能成为别人,他(她)只能成为他(她)自己!在一堂好课上,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征服学生,同时要去塑造有个性的学生。一堂好课的元素还有很多,但不管怎样,一般认为“好课”是无止境的,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且对于不同时期的老师其元素的内涵也应该是不同的。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目标合理,任务趋动。每一堂课都有知识、能力、情感的目标,这个目标应是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能够通过课堂教与学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的目标。有了目标,需要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进行任务趋动,让学生感觉学可以致用。2、民主平等,有效互动。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教师不但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要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不会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学生的架式,学生也不只是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动态生成,引发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话题,并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而不完全是预设的过程和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动态地生成知识,同时还有问题的生成,这样才能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4、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进行分流,又是大班教学,所以好的课堂教学应该非常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承认学生能力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教师会想方设法让不同层面的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同样是一个内容,在不同班级上课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效果或教学方式,视学生的学情而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一堂好课的标准当前,教育界“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评比课”比比皆是,作秀也罢,表演也罢,有些人一课成名,好多人为其试教修改奔忙,真所谓得益少数人,害苦多数人.这样的所谓完美课,意义几何?现实几何?这样的“好课”脱离了实际,这样的评课标准又何意义?本人平时不喜欢听这样的“好课”,也不想知道“好课”的标准,而喜欢听“常态课”。如何才算一节好的常态课,其标准如何?今天作一探讨。评价课的优劣,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的课程观的确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将发生改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必为刻意迎会某些规定而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上课,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提倡富有个性和特色,学生也喜欢有个性的老师和教学特色的老师,如果几个不同学科的老师用同一种方法同一模式,以没有老师个性和教学特色上课,学生肯定是不喜欢听的。我始终认为:“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至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板书设计、多媒体运用、提问、讨论等具体教学环节,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决定。对教案的要求也不再要求篇幅和字数,而是只要好用、实用、有新意即可。一、设计情境有味关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景之于知识,就如汤之于盐。盐需渗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动和美感,这个比喻真是形象而恰当。同样,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疑起惑的作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二、学生主动参与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一堂好课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跃跃欲试,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听说读写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争议不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位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三、教师语言生动教师语言有三个基本要求:清楚、得当、艺术。做到用词准确,用语恰当,讲话抑扬顿挫,既在关键时刻有激情,又注意讲课的大部分时间心平气和,要求语言简捷、生动、自然,适时幽默更佳。四、好课是生成的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职业道德,毫无疑问.但预先设计好的教案,不能照本演讲,因为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丰实的课。五、好课应有亮点一节有亮点的课不一定是好课,但没有亮点的课一定不是好课。亮点是教师在吃透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依据一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突破某种常规而采用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或课堂上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学生学有所思,而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加以赏识,加以鼓励,是教师智慧经验的结晶,而听课者则对课堂上的某个设计,某个意外处理有衷欣赏叫彩或思考反思或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