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教学案例
《不自由,毋宁死》教学案例1
《不自由,毋宁死》是美国律师帕特里克?亨利的一篇著名的演讲稿,编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中。作为一篇具体的学习材料,且是专题的第一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二:1、充分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与情感,为具体的演讲活动服务。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并对其演讲实践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恰当地进行演讲技巧的传授。
以下记录了我在一次全校公开课上讲课、听课、说课、评课的情况。
一、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熟读全文,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二)导入后,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全文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内容。
1、演讲的原因:(事关国家存亡,不能缄口不语)
2、我们应有的态度:正视痛苦现实
3、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诉诸武力,必须战斗
4、我们毫无退路:只有战争才有希望
5、我的主张:不自由,毋宁死
(三)结合文本,总结归纳这篇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2、逻辑性:逐层推进,后发制人
3、鼓动性:感情强烈,技巧高超
(四)以四、五段为主,从?演?(身姿、表情、眼神、手势等)和?讲?(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演讲实践指导,传达演讲技巧。
(五)模拟演讲
步骤1、学生自己放声朗读。2、全体起立,想象自己置身于演讲现场,面对妥协派,慷慨陈词。3选两名代表上台演讲,师生***同赏析评点。
二、讨论评议
讲课结束,全体语文教师对这堂课展开热烈的讨论评议,归纳如下:
优点亮点:1、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取舍,讲练结合,既让学生掌握了文本内容,又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活动体验。2、实践活动及其针对性的指导师本节课的亮点,全体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缺点不足:1、前半节课以讲为主,内容多、容量大,有灌输的嫌疑,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演讲指导在前,演讲实践在后,虽有针对性,但学生的问题暴露不充分。
三、建议设想
在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思路:
思路一:不同主题对比式 以?和平?为主题,结合课文二、三段推想作者之前的演讲者的主要观点和内容,课前布置演讲片段的习作。开课后,简单进行演讲指导即请学生登台演讲,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
思路二:相同主题对照式 开课时以?为自由而战?为主题自由写作,简单进行演讲指导即请学生登台演讲,然后和课文内容进行对照,体会文本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
思路三:先表演后辅导式 简单分析文本,让学生自由演讲,登台演示,再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思路四:精选段落示范式 理解文本后,教师选某一个段落或层次进行示范演讲,之后让学生模仿揣摩演讲技巧,树立信心,深入实践。
四、反思总结
讨论交流中,我发现,同事的教学信息和灵感是巨大的教学源泉。每位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都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 我们把目光投向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大家相互启发、***同思考、追根溯源、言无不尽,既为问题的发现而兴奋,更为提出建议和对策而兴奋。在讨论中,我们拓宽了视野,激活了思维,虽然只是一些小的思维火花的撞击,但新的思想、新的认识将由此而生。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总放不开手脚,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我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担心让学生自由总结时间不够,所以出示了提示,实际上恰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担心不做辅导学生演讲得不像样子,所以每句每层多精心辅导,实际上恰恰把学生的实践变成了既定框架下的表演。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转变教师观、学生观,才能打破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不自由,毋宁死》教学案例2内容提要
如何建构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正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日前的一次比较成功的课堂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优化教学目标,是建构高效和谐语文课堂的前提;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是建构高效和谐语文课堂的保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是建构高效和谐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关注整体突出个体,是建构高效和谐语文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案例背景
日前我参加了一次市级课堂教学比武,教学内容是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结合文本特点和新课标对本文所属专题的教学建议和学习要求,我确定了?引导学生进入演讲情境,以文本理解促演讲效果,以演讲实践加深文本理解,侧重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学生演讲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我按精心设计的教案上课,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依据刚才通过捕捉文中信息推想出的内容,以?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口吻上台演讲。我期待着有学生马上尝试演讲,以便从演讲技巧方面加以指导,落实教学目标。可是,2分钟过去了,学生都低着头,课堂异常安静。怎么办?是越俎代庖,作个示范以展示我的演讲风采吗?如果那样,就剥夺了学生体验的机会,违背了课堂主体性原则。于是,我在心里告戒自己:不要急躁,再等一等。我相信很多学生内心肯定愿意表现的。
案例描述
我一边说着鼓励的话,一边观察着学生的神情。终于看到几个学生陆续抬起了头,想尝试又有些犹豫。我走到一个男同学旁边,弯下腰对他说:?相信自己,你可以的,老师可以帮你?。于是,他走上了讲台?
师:你就是一个议会议员。
生:主席先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战争更残酷的了,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人们流血牺牲,去要什么自由,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靠谈判、请愿去解决问题。何况,我们的力量是如此单薄,怎能与强大的敌人抗衡。所以,我们不能以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要和平!
(下面有学生在笑)
师:你先等一下,老师觉得你对文中信息把握的很好,但你的演讲更象是在读内容,而且在站姿、语气语调的把握还有待提高。首先你要站直站稳,面向听众,不要有?手挠头?等多余的动作;其次你要自信,你讲的就是真理,要有气势,要铿锵有力。你再试试。
这位学生按我的要求又演讲了一遍,效果好多了,学生们为他鼓掌。我想,收获了掌声并不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于是在他再次要走下台时,我又叫住他?
师:你再等一下,想不想让你的演讲更具鼓动性?
生:(对我笑了笑)
师:你可以加上一点儿手势。
接下来,我指导他在讲到最后一句?我们不能以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要和平!?时,举起右手攥起拳头用力一挥,在胸前一顿。下面很多学生似有所悟,不自觉地跟着挥起了拳头。
此时,课堂气氛已经活跃起来,学生已经进入情境。应该趁热打铁,于是面向全体?
师:和解派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战争的确是残酷的。然而,亨利的演讲结束后,整个议会大厅响彻着?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怎么有这么强的鼓动性?想通过模仿他的演讲体会一下吗?
生:(多数学生)想!
师:那得先弄清他讲了什么。
学生马上动起来,在书上划句子,有的还在纸上列提纲,很快,学生就有了收获。
学生甲:亨利认为和平的希望已经破灭,他反复强调?必须战斗,我们必须战斗。
学生乙:亨利凭经验陈述了求和的历史事实,认为求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况且现在英国政府大规模的海陆战争准备就是针对我们的。
学生丙:我们请愿过、抗议过、哀求过、恳求过,但都无济于事。
学生丁:我们不能等待,等待永远意味着被奴役被欺压,战争已经打响,我们以毫无退路。
学生的热情高涨,我也参与近来:?我们的力量并不单薄,我们300万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为神圣的自由事业而战,我们还有
师:假如你就是亨利,在民族危亡关头,走上演讲台进行演讲时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演讲时会是怎样的语气语调?谁来尝试脱稿演讲第三段,抓住关键语句就可以。
这一次,学生争着上台尝试演讲。针对学生的演讲中只用陈述句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加以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反问、排比、反复句式对增强语气的作用。
师:老师觉得你能够借助一定的手势和表情使你的演讲更有效果,这很好,但你的语气还不够强烈,注意亨利的用语。
下面很多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提到运用反问、排比、反复的,演讲的学生思索了一会儿,重新演讲了一遍,这一次他加进了排比句和反问句,演讲的效果明显好多了。
课堂上,坐在第三排的一名女同学一直没怎么开口,神情还有些不屑,作为教育者,我觉得不应忽视这个个体。所以在演讲第四段时,我走到她身边?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有些拘谨)我记不住,讲不好。
师:我和你一起来讲,怎么样?
生:(点点头)
接下来,我首先指导她学会抓住关键词串联内容,如?何时?是?还是?还是?难道,?如果?那么?此外,?不仅仅?况且?即使?那么。然后和她一起演讲。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她的兴趣和潜能,树立她的信心。
第四段的演讲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我也抑制不住,更具激情地演讲了最后一段,最后我们***同将最后一段演讲了一遍,课堂教学在我们将挥出右拳高喊?不自由,毋宁死?,右拳在各自胸前有力一顿这一情景中结束了。
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时爆发出掌声,我相信,这掌声不是虚浮的,是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虽然,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怎样使自己的演讲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时间进行,使得教学过程稍显?残缺?,但我不遗憾。
案例反思
从以上课堂教学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既有效地理解了文本,又在实践中展示了自己的风采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导?的巧,能够带领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善于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所反馈的信息看,这堂课充分发挥了?主导?与?主体?的作用,达到了高效、和谐。
这堂课给我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在?如何建构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方面给我带来了几点深沉的思考:
1、优化教学目标,是建构高效和谐语文课堂的前提。
一篇文本,值得分析挖掘、琢磨玩味的地方往往很多,教师在确立目标时,首先要敢于舍弃,要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明确?让学生学到什么?,目标要?精?而有高度。如果课堂上教学目标一大堆,而且要面面俱到,就难以生成高质量的目标,以致?水过地皮湿?。失去质量的目标又何谈高效。余应源先生就曾质问过:?一篇选文的几课时真能实现那么多目的?其次,教学中应力求教学目标各个?点?的有机融合彼此渗透,达到和谐统一。就我此次课堂教学而言,我没有花费时间去研究严谨的议论结构,没有注重分析鉴赏文中大量修辞句的表达效果,但我相信随着?引导学生进入演讲情境,以文本理解促演讲效果,以演讲实践加深文本理解,侧重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学生演讲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学生完全可以对此有所得。
2、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是建构高效和谐语文课堂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索的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不等于可以把学生一马放到天边,忽视学生学习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使?主导?与?主体?达到和谐的能力,否则课堂要么走向学生过分自主而导致课堂虚浮的极端,要么走向学生跟着教师走丢失个性的极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创新学有所得,得益于教师引导得法、开放得体、善于协调,而学生的行为又可提升教师的引导技能,真正做到?主导?与?主体?的和谐,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效率有质量。著名特级教师吴心田在《谈语文教学的规律及力戒虚浮之风》一文中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一条规律。?这句简单的话表明?主导?与?主体?的和谐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和完善的境界。
反思我的教学,今天这堂课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在每一位学生演讲后,都加以指导,以切实提高其演讲的效果,始终以鼓励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平等的身份、探讨的姿态和学生对话。但平时的教学中,不是有很多时候牵着学生走,自己占据着课堂霸权吗?即使力求开放的课堂,又真正有多少实效呢?
3、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高效和谐语文课堂的途径。
?推想一下刚刚发言的议员说了什么?你就是一个议会议员 怎么有这么强的鼓动性?想通过模仿他的演讲体会一下吗?,这些话语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融入其中,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带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学习,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也必然会提高。良好的课堂情境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看来只有一个人类的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都追求的遥远目标。就是使人的潜能现实化。?每一个学生都有演讲的潜能,就我的课堂看,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对其演讲的欲望具有一定催化作用。这一切,需要我们在课堂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要善于抓住机会,以灵活机智的方式呈现在课堂的各个环节。
4、关注整体突出个体,是实现高效和谐语文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让所有学生开口,是我此堂课力求实现的一个点,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我一方面关注整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一方面让有演讲特长和不善演讲的两类个体得到最大发展。我想这也是很好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应该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的基础,新课标的精髓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落实。相信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语文课改定会放出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