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对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加紧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设,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这是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一、制度建设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制度是规矩,是规范,是人们各种行为赖以遵循的规则,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只有把和谐理念转化成一种制度,提升为制度性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制度是与社会的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的特点是公平和正义,制度的生命在于公平和正义,制度的最大效用也在于保障公平和正义。加强制度建设,必须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制度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和正义,从而使这种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社会才能在一定的轨道上正常有序地运转,每个人的行为才能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恰当的调整和处理,整个社会也才能处于比较协调、稳定、安宁、和谐的状态。

二、充分发挥人大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制度保障。实践已经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我国人民、同***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能不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发挥它的伟大功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党和国家的决策是否正确,经济和社会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一)通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前提。和谐社会是经济繁荣、百业昌盛的社会。解决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才能保证人民生活走向***同富裕,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能够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强大的法制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促进经济既持续快速又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哪里法治环境好,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人才、技术、资金也就往哪里流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努力通过强化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为促进发展,推进改革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通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有畅通的诉求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的一项重要制度。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括了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的人士。代表的产生和构成,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保障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人民手中。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代表人民决定国家和地方的大事。一个代表是一方百姓的缩影;一个代表议案往往是千百万人民的呼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种组织形式,能够集中人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同利益,也能够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特殊利益,从而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和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我国实行兼职代表制,代表就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代表法又规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也是执行代表职务,这种机制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直接听取和反应人民的呼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民意,化解“民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畅通人民群众的诉求渠道,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力的群众基础。

(三)通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必须要强化对各种权力的制约监督。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掌握权力而不受制约,必然滥用权力、走向腐败。而腐败则是与社会公平正义格格不入的一种丑恶现象。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腐败是和谐社会的肿瘤。人大监督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铲除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利剑。在我们社会中有各种形式的监督,人大监督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最高层次的监督。人大监督的实质,是以人民赋予的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当前特别需要从完善各项具体监督制度入手。其中包括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执法检查制度,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制度,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制度,受理申诉、控告、检举制度,包括地方人大在实践中创造的代表评议制度、执法责任制度等,通过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杜绝腐败现象发生,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三、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公平正义

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正是导致公平正义缺失,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前存在的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大量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高度重视。我们要通过制度转化社会成员具体的权利和利益,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利益矛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一)完善政治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民主权利

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能够拥有充分的民主权力,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要切实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二)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加强法制建设,重点是完善司法体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作为人大常委会,要督促“一府两院”切实树立公平公正的法制观念,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要求,维护法律的威严。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加强司法救助,对贫困群众减免诉讼费。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方便群众诉讼。规范诉讼、律师、仲裁收费,维护司法廉洁,严肃追究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优胜劣汰的时代。竞争是社会前进的最重要推动力量。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需要竞争,需要发展。作为人民代表大会,首要的职责是围绕经济发展中心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和发展环境,确保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当今时代这个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创造自身的价值。一是要参与部门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环节,精简审批程序。同时,要加大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深入走访企业、群众,对发现存在吃拿卡要行为和故意刁难的人和事,要责成政府部门,从严查处,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WTO有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执法检查,制止政府部门采取违法贸易保护措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让每一个企业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三是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督,督促政府真正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降低干预程度,减少对市场的行政资源配置,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结构,帮助企业积极引进高精科技和管理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发展。

(四)完善公***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服务均等化。

目前,基层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财政对公***服务的投入偏少、偏弱,导致不同的社会群体享受不到同等的公***服务,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又一重要因素。中央党校调查表明,“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是排在首位的社会矛盾。要进一步健全公***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生态环境、公***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健康权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不和谐现象,也是公平正义缺失的重要表现。据某项调查显示,超过51%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保障问题是最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要通过健全制度,切实减少弱势群体。在收入分配上,要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要完善财政对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鼓励更多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在要认真落实农村基础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深入到破产企业、边远山区进行调研,确保让每一个适龄人公平公正的教育权。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