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城的安徽省蚌埠市
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春秋战国时期, 今一市三县地域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的邑地。
秦王朝建立后统一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怀远、蚌埠地域属九江郡曲阳、钟离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后迭经变更,历经西汉、东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至南宋宝祐五年( 1257年),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 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南宋、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濠州(今凤阳县)怀远县,东属濠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灵璧、五河、怀远县分领,五河县属泗州。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凤阳府怀远县,东属凤阳府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凤阳府宿州及怀远、灵璧、五河、凤阳县。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淮泗道(凤阳)。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五河、怀远f、凤阳等县分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沦陷时期,蚌埠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伪安徽省政府、凤阳县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脱离凤阳县,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蚌埠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
蚌埠港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新港年吞吐量达百余万吨,拥有数个千吨级泊位。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
蚌埠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现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管辖安徽省长江以北的铁路。蚌埠是京沪线和水蚌线的交汇点。蚌埠火车站是纵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一等客站,并经水蚌线、淮南线与京九铁路相连。蚌埠站现日接发图定列车135列、其中动车组列车10列,且是安徽省唯一有进藏列车的车站。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和10多个沿海城市。
国家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将设蚌埠南站。蚌埠高铁客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沿线七大客运站之一,站房规模20000平方米,道场***24股线路,设7处500米的长站台,可同时停靠13对列车。正在筹备待建的京福高速铁路也将从蚌埠南站引出,作为未来京沪高铁与京福高铁的联结站和安徽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高铁枢纽,蚌埠高铁客站定位为全国一流的标志性建筑。预计2015年停靠列车40对(其中4对始发),2020年停靠列车73对(其中8对始发),2030年停靠列车92对(其中11对始发)。
蚌埠东站现为一等货运站,拥有华东地区大型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及大型的集装箱货场。
蚌埠公路四通八达,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联结。京福高速公路(合肥——徐州)、宁洛高速公路(界首——阜阳——蚌埠、蚌埠——南京)已建成。
4C级标准新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 安徽省重要工商业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现有工业企业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6家。已形成以加工业为主,拥有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安徽丰原集团、八一化工集团、华光玻璃集团、蚌埠卷烟厂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压铸机、滤清器、灯芯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全球位居前列。
蚌埠为淮河流域水陆交通与物资集散中心。矿产有金、铁、钛、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等,在怀远和曹老集都发现煤矿和磁铁矿,已经招标进行一定的开采;农产品有小麦、豆类、薯类、棉花、烟草等;蚌埠港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土特产有石榴、五河螃蟹、午餐肉罐头等。民间艺术主要有泗州戏(拉魂腔)和民间歌舞花鼓灯,微雕、玉雕、通草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名胜古迹有东部的曹山,相传为三国曹操屯军之地 ; 山南麓的明朝东瓯王汤和之墓 ,为国家级保护文物;怀远境内的荆、涂二山隔河相对,为第四纪冰川遗物;涂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现代化的交通区位优势,营造了蚌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历史上蚌埠以工业闻名,建国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重要工业城市,有着良好的轻、重工业基础。“一五”期间的100个重点项目,蚌埠一地即占3项,后屡受合肥打压及“皖江开发”影响,经济日渐式微,衰退厉害,已逐渐蜕变为二流城市,特产以黄山烟、皖酒、仿古玉器闻名,现以精细化工、玻璃深加工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丰原集团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柠檬酸生产企业,现有上市公司五家。蚌埠仿古玉器市场是国内三大古玩玉器生产加工地。
蚌埠是花鼓灯、泗洲戏的发源地,以上项目均已申报国家及世界文化遗产。《左传》中“禹会诸侯于涂山”,涂山即在蚌埠境内,有大禹庙、白乳泉等名胜,楚汉战争的垓下古战场、淮海战役(徐蚌会战)遗址、双墩遗址也都为蚌埠主要的旅游资源。此外,蚌埠闸、龙子湖风景区是皖北地区仅有的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蚌埠市风景秀丽,名胜荟萃。市东龙子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近有汤和墓、花鼓灯嘉年华,东邻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白石山森林公园;西郊荆涂二山隔河相对,相传大禹曾会诸侯于涂山,还在此娶涂山氏为妻。现存有禹王宫、启母石以及型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等诸多名胜散落在青山绿水间。 蚌埠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处于秦岭——淮河天然气候分界线上。蚌埠作为非省会城市拥有独立的省级气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目前城市治安环境也为省内最好,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是国内唯一入选2005年度公安部先进基层单位的110指挥台。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其中固镇花生产量居全国前列,怀远石榴在国内享有盛誉,五河螃蟹蜚声海内外。 张公山公园
位于蚌埠市西南部,总面积72公顷,是市内最大的公园。1973年始建,1983年正式开放。公园由张公山和化陂湖组成,湖中有岛。
蚌埠龙湖风景区
龙湖风景区位于蚌埠市东郊曹山和雪华山之间,呈两山夹一湖的独特风貌。风景区以自然山水为依托,兼有人文景观,是具有综合游憩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514平方公里,淮河支流龙子河流经此地。
启母石
涂山之阳,启母涧之西,有巨石如慈祥的妇人端坐于山崖之上。此即传说中启母所化之石。明代邑贤袁赋诗云:涂山之国临淮海,山中石母几千载。苦历冰霜不事妆,任教风雨颜无改。独坐岩头望百川,怀襄疏濬为桑田。平成底绩非无日,不恤三过实母贤相传,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涂山氏女每日引领南眺,盼望丈夫归来。但是,望穿秋水,也不见禹归。由于朝思暮想,精诚所至,终于化而为石,端坐于昔日与禹幽会之所。启母石系涂山著名风景点,游人在登山凭吊大禹的同时,也必定要对这位在夏开国之初的第一位母后礼赞、凭吊一番。
垓下遗址
垓下之战遗址位于北纬33°21′,东经117°38′处,在今灵壁县城东南,韦集镇单圩老庄胡村附近。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决战于此,刘邦大败项羽,迫使项羽演出“霸王别姬”和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
珠园
珠园位于市中心,原为修建淮河路天桥取土留下的水塘。解放后经全面治理,1958年辟为公园,称大塘公园,总面积6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1999年,经重新规划改造后,改名为珠园。
南山儿童公园
南山儿童公园位于蚌埠市中心,总面积5公顷;始建于1927年,是蚌埠最早建成开放的公园。原名中山公园,后曾多次易名,1981年定为现名。园内南山海拔高度448米,依山建有电动飞机、游艇、空中转椅等儿童游艺设施。
白乳泉公园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境内. 白乳泉,背依荆山,面临淮水,卞和洞以谷为邻。周围峰峦叠翠,榴林似海,绿树掩映,芳草如茵,是远近闻名的天然佳境。白乳泉原名白龟泉,相传唐贞元年间,泉内曾有白龟流出,因此得名。
禹王宫
禹王宫别称禹王庙、涂山祠。在安徽怀远县东南涂山之顶。史载:“禹会诸侯于涂山”,一般即指此。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在此立庙祀。庙始建于唐之前,具体年代不详,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莺修之后改称元妙观,明代正德九年1514与万历二十四年1596均有修缮,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曾两次大修,原有三进,后部分建筑被废,现存二进,院内有千年银杏两株,大可数围,拔地而起。西北有了望台,登临其上,涡、淮波涌,荆、涂翠峰,尽收眼底,西南有启母石,西有“圣泉”“灵泉”,清澈澄碧,四季不竭。历代文人名宦如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等,均来此游览凭吊并留下大量诗文铭刻;苏轼《濠州七绝?涂山》诗碑刻,今珍藏庙壁;邓石如“旷览平城”摩岩题字,仍清晰可见。雄伟壮观禹王宫禹王宫位于猫儿寨东门下虎城老街的背后,背靠鸡公梁,坐西南而向东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五年
濠城I号汉墓
濠城号汉墓位于濠城镇濠城村境内,于2001年8月份由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性挖掘保护,沉寂于历史长河千年之后得以重见天日,经初步考证,为东汉中晚期石墓葬,距今已有18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