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假措施有哪些?古代是怎么打假维权

古代打假靠法律

古代封建统治者对于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关注的,而且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立法打假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而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周朝的《礼记·王制》说,“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指为出军赋的车乘)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度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

这个规定可以说不仅仅针对于假货了,如果你的质量、数量、品质、颜色不达标,都当做是不合格的产品时不能在市场上出售的。

而到了汉朝,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交流也多起来,吃的用的多起来,食品质量不能保障的话会对劳动人民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汉朝制定法规,食物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肇事者及相关官员。

隋唐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因此对于食品的法律规定更加严格。《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

而唐朝经济发达,喝酒也多起来,李白喝酒大家都知道,饮酒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这催生出一大批制造假酒的作坊。

隋唐《启颜录》一书有记载:“数人人酒肆,味酸且淡,乃***嘲此酒。一人云:‘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诸人问云:‘此何义?’答云:‘有水在。’”

可见古人打假的时候还是很幽默的,也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个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