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的孩子对做不做家务有些疑问

最近我读了一份资料,说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曾有孩子必须做家务的规定.条文内容如下: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洗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每周要给家里的房间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我认为,原联邦德国对孩子做家务这样的小事,看得很重,竟把它写进了国家的法律中,这对教育孩子自立的确很有好处.我感到他们的做法,与我国的一些人将孩子做家务看做是小事而放任自流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原联邦德国对孩子做家务的法律规定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我也不认为孩子做家务的事在中国也需要立法;只是觉得对不肯做家务的孩子,需要像原联邦德国那样认真对待,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措施严而管之.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独生子女从小树立起劳动观念,首先在家庭中得到锻炼,这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的.

九成以上孩子不做家务

“不是我不想干,是父母不让我干,他们总让我抓紧时间学习.”“不是我懒,是父母太勤快;不是我不行,是父母万事包办.”这是时下大多数孩子被问到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帮自己的父母做家务时的一致回答.

陕西省家庭教育实验研究指导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从不做家务,许多十六七岁的孩子连自己的袜子内裤都没有洗过.专家表示广大家长应注重孩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普遍现象

家长将学习的定义狭隘化

专家指出,孩子不做家务的原因很多,真正是孩子自己不愿做的情形却很少.大多都是因为家长过度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恨不得孩子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功课,“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事情你不用管”,几乎成了许多父母们的口头禅.不经意间,孩子们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被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剥夺了.所以说,父母溺爱,总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是导致孩子不做家务的原因之一.

省家庭教育实验研究指导中心的有关专家认为,家长往往将学习的定义狭隘化,实则学习并不限于书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从各方面去学习,去体验,去提升自己,开阔视野,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同时让孩子体验书本知识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孩子心声

我们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

“我们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可以为家里做很多事情,我们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实际上,许多孩子对此也异常反感,他们都很强调自己在家里价值的体现,强调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我们也是大孩子了,我们也能看到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劳,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父母一点都不理解我们心里想的什么.”很多孩子面对研究中心老师时透漏出自己思想深处的另一面.

专家表示,当前社会上所表现出来的亲子之间沟通不畅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家长往往不知道自己孩子心里所想.

专家观点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是有效加强亲子之间情感沟通的方法,并且将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利.

据介绍,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只会享受,无责任心而适当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孩子在学习之余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养成爱的回报,对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生活智慧及遇到困难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大的帮助.

陕西省家庭教育实验研究指导中心的咨询师刘月娥告诉记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否则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影响.“当前青少年自杀率的提高就是很好的证明,说明了长期在父母的包办呵护下成长的孩子,受挫和应变能力不强,一旦脱离父母,不知道如何生存,什么都不会干,受到小小的挫折,将不堪压力,无所适从,甚至走上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