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孝道,能养就是孝道么?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创字时,“孝”字即为儿子背负老人前行,孝是责任,是传承。
如何理解孝道?能养就是孝道吗?非也。
古人用六个字来概括孝,即:尊亲,费辱,能养。
短短六个字,分为三个层次: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也就是说,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让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养活父母。
能养就是孝道吗?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只是孝道的最低层次。试想,宠物尚且能养,孝道又岂止能养二字?
能养只是从物质角度来尽孝道的,而人又有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精神需要往往更被看重,君不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这便是其真实的写照。
社会 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养已不在是主要问题了,我们经传承中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孝亲敬长这一天职,更要从精神上关爱父亲,常回家看看,理解父母的心意,让父母从心灵上得到慰藉。
小小的孝字,包蕴丰富内涵,承载千秋重任。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不妨面对当今 社会 现实, 和大家 分享 、 交流一些对 孝道 的 切身感悟。
能养,不是孝道的全部,只是孝道的一小部分。仅仅解决父母吃饭穿衣问题,也仅仅是衣、食、住、行、医五大基本需求中的“两需”。还须解决父母住有其屋,行能安全、便利,病有所医这“三需”。
我们姑且将孝道简单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并粗略地把能养划归为物质方面的全部。那接下来就是精神方面了。老年人心情好,无忧虑,精气神足,对 健康 以及长寿大有裨益,是孝道的精髓所在。
1、维护父母尊严和体面。中国人很维护自己的尊严,也很讲究体面,哪怕是已经老糊涂了的父母也一样需要尊严和面子。如果剥夺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这两样东西,他们会感到很痛苦、很失落、很没用,在儿女面前变成了逆来顺受的玩奴和混吃等死的饭桶。 虽然不会导致他们 精神彻底垮塌,但至少会逐渐变得萎靡、消极,如果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会出现对自身不负责任的偏激行为。
2、保持对父母的敬畏之心。面对父母, 恭谦礼貌, 和颜悦色, 敬重有加。 父母讲话, 面和色温 ,注意聆听。力戒不管不顾,面色清冷,插话辩解,心烦气结。禁忌恼羞成怒,恶语顶撞中伤。父母 当 面,尽量少发脾气,教训孩子或他人。
3、父母有错,劝解包容。人都会犯错,父母也一样,经常会出小错,甚至会犯大错或 出现 严重 失误。儿女力求温言善语,择机相劝。若劝解不利或引起父母不悦,须 及时平复心态, 放量包容。万不可计较不休,寻机秋后算账,与父母争长短。
4、奋发有为,珍惜自己。读书严于律己,学业有成。进入 社会 后,更须倍加努力,勤勉工作,取得成绩,争得荣誉,以慰籍父母。要洁身自好,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强健体魄。杜绝违法乱纪,伤害自我。避免父母对自己担惊受怕,身心不宁。
5、理正家事,促进和睦。处理好家庭内外事务,理顺家庭成员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善教儿女,育其成材,促其就业,婚配成家,生儿育女。力求家无烦事,和畅顺达,家道兴旺。避免被年迈父母牵挂不已,心绪难平,忧虑绵长。
6、精心照料,医食周全。合理调配时间,努力多陪伴父母。父母年迈,儿女尽量同住,方便照顾。儿媳女婿,责无旁贷,细心掌握父母生活细节、饮食习惯和偏好,在不影响 健康 的前提下,尽力满足, 力求避免出门远行。 有病及时全力医治,精心守护照料。
7、父母欢心, 健康 长寿。鼓励帮助父母经常参加有益的文体 娱乐 活动,支持或陪伴父母外出 旅游 ,维护父母各种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参与保护父母珍藏。最大限度地促使父母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笑口常开,以利 健康 ,增进长寿。
孝道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则以孝为根本,一个“孝”可以说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 历史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孝呢?
在现今的认识中,一般人认为只要赡养老人,让老人衣食无忧,能够安享晚年就算是尽到孝道了。其实这只能说是孝的一部分,还不是孝道的真正含义。孔子把孝分成有四个层次,即“孝养”、“孝敬”、“孝爱”和“孝顺”。
?“孝”最基本的含义是奉养,即“孝养”。首先要保证父母的吃和穿;但光“孝养”远远不够。子游向孔子请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如何不停留在“孝养”层面上呢?孔子回答子夏问“孝”时用一个反问句“色(在父母等长辈面前保持恭敬和悦的脸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竟然)是(这)以为孝乎?”(意思晚辈帮助长辈做事情,给长辈酒肉和饭吃,难道这就是孝吗?)这更进一步指出“孝”的本质前提是“敬”。这“敬”包括方方面面的,譬如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等等。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事奉父母,要做到尽心竭力,“孝养”以“敬”,才能称得上“孝”。但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怀有能“赡养父母”即为孝的想法,所以他们常常抱怨老人的不知足。因为他们认为好吃好穿地伺候着老人,就已经是尽孝了,老人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其实年迈的老人多孤独,他们除更需要孩子陪他说话、聊天,更需要孩子敬爱他。这 “敬”字下面体现的是孝子的心,是孝子的情。“孝爱”主要指时时刻刻关爱父母和不让父母操心,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牢记父母的年龄和保重自己的身体。“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朱注》范氏曰)。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父母高寿应该感到高兴,但因为年龄大了,随时可能生病,也随时有可能死亡;所以恐惧俱在。“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自己生病,虽然生病不是认为所能控制的;但为了父母亲,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尽量做到不生病,减少父母的担忧;更不能陷入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为人子女者,当正其身行,不为非作歹;否则让父母担惊受怕;一旦东窗事发,陷父母于不义,如此则孝道荡然无存矣!“爱”父母就要时时刻刻“顺”着父母,哪怕父母做错了事情还没有想通;所以孔子说:“侍奉父母,多次委婉劝告。如父母不听从,仍然尊敬而不悖逆,虽然忧伤,却不埋怨。”,所以“孝顺”是孝的最高境界。
?总之,从整体看,“孝养”属于法律范畴,为人子必须做到,否则必定受到法律惩罚;“孝敬”和“孝爱”属于道德范畴,是 社会 所提倡的;而“孝顺”则是“君子范畴”,是古代要求君子必须做到的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也是孝敬教育的最高典范,这在《二十四孝》里得到体现。
单纯的能养就是孝道是片面的,说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2.能够养老首先是一种责任,是孝道的起步,现在很多人连这一点也做不到。
可以肯定的是,要做到孝道必须要能养,父母生养我们到成人还帮我们带孩子,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几乎付出了一生心血,到老了,作为儿女赡养老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话又说回来,光能做到“能养”是不够的。
中国的“孝文化”讲的则是“孝顺”二字。把“顺”放在了“孝”后第一位,也就是说,要做到孝到,首先要能做到孝顺,要能够让老人顺意、顺心。比如:子女多的把老人分开管,让老人分居;丧偶老人想找老伴被儿女干涉等等,不能说老人管不好,但让老人晚年活的不开心,也是一种不孝。
所以说,孝道不光是要能养,还讲求一个顺。也就是能让老人晚年活的开心。
岁月无情催人老。随着父母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他们老了,也干不动了。可以说父母为了儿女,倾尽了一生的心血,帮儿子娶,帮女儿嫁,尽自已最大能力助子女成家立业。多年的操劳,他们的头发白了,腰也弯了,已经迈入了老年的行列。
此时,我们就应该对父母尽孝道了。怎样才能尽好孝?怎样尽孝才科学。怎样才能让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开开心心的,无忧无虑的度过他们的晚年呢?
首先,孝道必须先从物质保障做起,父母为了子女已花光了积蓄,老了,干不动了,也就没了经济来源。所以,子女就应该保障父母的经济所需和物质所需。换句话说,能养只能算是孝道的最基本含义。
另外,应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多陪陪父母,陪他们唠唠家常,谈谈工作。因为人老了,寂寞空虚,最希望子女能多陪伴,最希望一家团团圆圆的坐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
父母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子女一定要及时尽孝道。不要把孝道只挂在嘴上,要尽快付诸行动。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让你终生痛苦。
所以说,尽孝道不只是能养,更重要的是陪伴。如果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对我们的父母尽孝道,才能使他们开开心心的,健 健康 康的度过幸福的晚年。
孝道就是陪伴,满足老人最想和最需要的生活,他想怎样就怎样,一切如他所愿,不能试试改变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自己父母开心,可以在他们身边直到……我觉得才是孝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孝道就是陪伴、赡养老人,最需要关怀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