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浙商精神是什么? 5分
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
什么叫浙商理念?
1、全民经商
浙江也有许多穷地方,但却没有浙江人出来打工的,凡是出来做事的,无论规模大小,总是要做老板。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人出来,大家都租门面开店,等有一定资本后做大生意或者开厂。因为给人打工,永远只能挣到工钱,没有前途。往往十三四岁的孩子,就出来打天下了。所以浙江人不重教育。
2、团结合作
浙江的产品链很完整,浙商的分工协作很好。所以像打火机一样的产品,温州可以做到几分钱一个,就得益于产品的流水线作业。
经常有故事讲:三个互不相识的浙江人坐火车,其中一个说有个很好的项目,自己手上钱不够,等下车的时候,三个人已经谈好了出资比例,马上可以合作了。可见浙江人的信誉和对别人的信任度。
浙江的商会一直很有势力,也是缘于合作,继而监控市场。这几年浙商抱团炒房、炒棉花、购飞机等等,各地对浙商又敬又怕。
3、吃苦精神
相比苏南人,浙江人还要肯吃苦得多,他们几乎都是白手起家,前店后厂的模式开始发展,起早摸黑是惯常了的。朋友所在县城有一个卖眼镜的浙江人,开始时背个包四处兜售(这种人马路上经常能看见),没过几年就开了四家连锁店,控制了当地的眼镜市场。当然浙江人的排场也大,各地展销会上,租当地最豪华的汽车,住当地最星级的宾馆的,都是浙商,这是生意,并非享受。
4、低价策略
浙商的产品价格,往往比市场上的便宜得多,比竞争者的成本还要低。一则是在供货上想主意,团购、二手原料,加上集中的产品链(物流成本低);二则是价格策略,低价供货,撑大市场盘子,然后薄利,批量供货,这一招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浙商精神体现出民族精神的哪些内容,对浙商发展壮大有何积极作用
新时期的“浙商精神”:善学习、勇创新、守诚信、重担当。
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相承接与传承,是丰富也是发展。
对浙商发展壮大,起著凝聚人心,激励奋斗与拼搏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和纽带作用。
浙商的社会启示
1、务实求生存,创新谋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根源,使浙商生存困难,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以义乌为例。义乌的“货郎担”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求利动机。但是,义乌的“货郎担”不是一般的商人,其求利本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也成了今天义乌商业文化的渊源。务实的创业精神使浙商生存下来,强烈的创新意识使浙商发展起来。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必然的途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更是企业发展不懈的动力。小企业靠创新长大,大企业靠创新做强。创新是重要的,但创新的风险是巨大的。在这个道路上,充满著非常多的困难和曲折,但不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浙江商人紧跟潮流,通过创新来学习,通过创新创造新增长。2、浙商精神是永恒的浙商精神就是: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人们难以想象,浙江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浙江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浙江嘉善没有森林,却有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市场。浙江人正是凭著这种“四千精神”,在千锤百炼中“无中生有”,闯出了一片创业模式的新天地,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辉煌成就,也使浙江人自己获得了“东方犹太人”的美誉。浙商身上折射出一种精神,“四千精神”是浙商精神的形象体现。她激励著浙江人去创业,去创新。浙商精神激励浙商去不断创新创业模式,推动和促进了浙江乃至国内外区域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兴旺。3、浙商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说,一个由英特尔引发的改变已发生在社会中,那么,由浙商文化引发的创业创新能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区域文化。浙商的文化模式在区域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商文化并不是单纯的浙商创业历程的总和,浙商文化超过了浙商创业历程的总和,在其文化模式的组合中,蕴含着浙商文化元素中并不具有的特质,其行为范式也蕴含着裂变的能量,它好比火药不仅仅是硫磺、木炭、硝石的总和一样。别人还在犹豫,他们已经在行动,这就是浙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浙商文化是浙商在创业创新活动中特有的心灵历程、团队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组织结构,是浙商智慧的结晶,是浙商人格力量的升华。4、浙商文化已经成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支柱之一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浙商的创业核心。在创立品牌过程中,创牌意识是基础,自主创新是关键,人才培养是根本。浙商已经悟出其中的奥妙。浙商的努力,推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区域教育、体育、旅游、电视、娱乐、经贸信息等文化教育产业和慈善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大大提升了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了经济和文化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建设。5、 *** 支持是浙商创业创新的武器浙江各级地方 *** 的支持和关心,是浙商成长的外在动力。 *** 为浙商构筑了一个施展身手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浙商群体是一支生机勃勃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既然能够在如此艰辛的历变中取得成功,相信浙商也一定能够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创业使命的核心,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展现浙商的雄姿,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浙江精神的文化底蕴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世代传衍,历久弥新,始终激励著浙江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新时期新阶段,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浙江精神,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创造热情,开辟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沧海变桑田七千年探索求真务实之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滕复将记者带入了这样一幅历史画面:大约在7000年前,大海对浙江的最后一次入侵达到最高峰,浙江沿海平原的绝大部分区域成为一片汪洋。很难想象,浙江先民是以怎样的意志,在这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创造“沧海桑田”的奇迹,在一片盐碱的滩涂和沼泽洼地上,逐渐开辟出可耕种的水田,开垦出富饶的平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掘表明,当时的越民族已经能够建造木结构房屋,在地势高燥处定居,并将生产方式由渔猎转为稻作农业。“长期身处逆境的奋斗经历,让‘古浙江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品格。”滕复说,具有7000年悠久历史的浙江文化,深刻地展现了浙江人民独有的生命品质、价值观念和人文风采,其中,“求真、务实”是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个性的部分。由于浙江先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他们必须吃苦耐劳、务实开拓,才能赢得生的希望。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俊指出,求真务实、强调主体自觉的理性思维,不仅体现在浙江先民的生产实践中,而且集中反映在浙江学者的学术成就中。早在东汉,王充就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南宋时,浙中金华成了全国的学术中心。几次大的移民潮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和思想,但浙江学者不迷信权威和经典,总是结合生活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宏扬“求真、独立”的科学精神。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曾说:“物之所在,道则在焉。”他指出,必须从具体事物中总结出规律和原则来。永康学派同样强调学术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探讨有关国计民生的实用之学。其代表人物陈亮就主张从实践的结果看待是非,判定能否,“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够,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兵食以用而见其盈虚,安坐而盈者,不足恃也。”明代,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鼓励人们摆脱理学的束缚和教条的蒙昧性,主张知行合一,对主体精神和人的自我意识大加肯定,再次彰显了浙江精神中务实、自觉的理性。此后,黄宗羲以其朴素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思想,成为明清之际思想解放的最重要代表。近代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马一浮“默然不语,其声如雷”的诤言,都可以看出浙江学人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的文化基因。“高帆斜挂夕阳色,忽橹不闻人语声。”南宋诗人陆游用诗歌记录了古代浙江人的实干精神,只见“忽橹”,“不闻人语”,正是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低调行事,讲求实效”,源自先人不断的积累和申发,却让浙江人世代受益。兼容与并蓄以开放心态应对创新挑战何俊在访谈中指出,浙江历史文化的发展既是浙江人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下的传承与丰富,也是一个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过程。面对中原文化的强势影响,浙江人必须在开放的过程中学会与强者***舞,因此,自主创新历来是浙江文化界的一个重要命题。滕复也认为,浙江精神中融入了大量中原文化的因子,但同时又保持浙江文化固有的特色,呈现“兼容幷蓄”的特色。他告诉记者,浙江精神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引进来”,更明显地表现在“走出去”。由于生存环境......>>
浙商精神对于我们大学生有何启示?
叉 *** 小包
怎样发扬与传承浙商精神
要有开放心态、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诚信务实等人文精神。
浅谈浙商文化
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滋养著浙江商人,造就了浙江经济奇迹,培育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义利兼顾”的精神遗产,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浙商群体。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全面激活了浙商的“文化基因”,凭借著“走遍千山万水,讲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以勇气、智慧、汗水和担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浙江模式”、“浙江经验”和“浙江现象”,也孕育和造就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浙江文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系和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发挥先发优势,铸就企业灵魂,提升竞争实力,实现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当代浙商们新的历史考验。借此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之际,由浙商文化促进会发起提议,向社会各界表达我们浙商的文化宣言:
在文化的时代,需要有文化的企业家。当代浙商在传承传统浙商吃苦耐劳、敢于开拓等精神的同时,必须要摈弃“草根”,提升素质,充实灵魂,增加学养,增强文化自觉,努力将自身造就成为负有历史使命感,能够运用辩证思想能力,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把握企业管理规律的经营家,成为诚信经营,胸怀大志,勇担责任的开拓者,成为有文化、有知识,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现代儒商。
思想、文化的力量,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更能左右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浙江文化所具有重和谐、尚兼容、谋创新、求实效的特点,越来越多地溶入浙江企业的精神中,形成了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文化经济,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动力。当代浙商更要善于探本溯源、取精用弘,把文化的“精气神”融汇于企业发展的各个发展环节之中,与时俱进求创新,开拓进取谋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文化,不仅是国家腾飞的软实力,也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商品和管理的构成要素中,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创新性强,附加值高,品牌效应显著,竞争优势明显,开拓和占领市场的能力强,渗透力大,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浙江制造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以文化为驱动力,为浙商企业注入永葆生机活力、始终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为浙江产品增添文化附加骇,形成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再创新奇迹,再筑新辉煌。
当前,文化产业正以其含金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和低炭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增长的规律,因而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国家已经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摆在浙商面前的又一次发展机遇。富有远见而睿智的浙商们,应当乘势而上,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军文化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培育新型业态,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以先进文化铸就灵魂的当代浙商们,一定能切实担当起文化浙商的社会责任,以我们的付出和丰富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浙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浙江商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他们的发展历程总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而起起伏伏。
启示一:政策牵一发 浙商动全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浙江民间资本已遍布全国各地,投资的冲动却从来没有被过多压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拓展疆域的步伐。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的浙江商人以他们不懈的努力,跳出浙江,在异地他乡又建设了一个与2005年浙江GDP规模(13365亿元)相当的“浙江”。
追寻浙江商人创业的足迹,仔细分析浙江民资投资流向可以发现,浙资外投的地域分布并不仅局限于邻近的省市,从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及至西北大开发区域,再到现在的东北地区,这一次又一次创业“阵地”的转换,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资本的追利性,让浙江商人总是在追寻国家政策而布局事业的拓展。正如此次来开发区考察的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所说:“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的锋值已相继由珠江三角、长江三角,转移至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中,东北三省锋值的中心则是环渤海经济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五点一线’。营口开发区地处渤海湾畔,处于‘五点一线’的重要节点,在这个重要节点之上,企业既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还可享受辽宁省‘五点一线’的优惠政策,二者的叠加让营口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更加优越。要知道,我们浙商对政策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性,总是围绕国家的政策布局自己的事业。”
好一个“对政策的敏感性”!其实,能嗅出政策的变动趋势不仅体现出了浙江老板们的灵活,近百名会员“组团”到开发区考察的事实更证明了开发区优越的政策优势,这种政策优势赋予了开发区无限的商机与活力,提升了开发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位次。同时,也正是这种政策优势造就了开发区的“天时”之势,让开发区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浙商的视线。初次踏上开发区这片热土的台州商人陈能文坦言,没有双层政策优势,就没有他的此行。
启示二:开发区具备了浙商需要的资本承接力
一个是经济资本雄厚的团队,一个是商机无限的国家级开发区,这种差异与互补让浙商与开发区在碰撞中彼此吸引。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有一些浙江人到开发区来投资开店,但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还是2003年的事。随着中国北方五金商贸城的落户,开发区与浙商在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的牵引下,开始了彼此间深层面上的合作。事实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五金商贸城的成功运作显示了浙商投资的前瞻性,百名浙商“组团”来访,充分说明了开发区在主观条件上已具备浙商们需要的资本承接力。这种承接力直接体现在投资环境的不断成熟。
——势头强劲的发展态势。营口开发区是一个具有优越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的地区,拥有位居全国港口前十位的营口港以及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钢铁厂——鞍钢新厂。目前,这两大发展优势正在转变成地区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劲支撑,促进了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开发区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截至4月30日,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4602万元,同比增长6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738万元,同比增长97.6%,为全年计划的54.9%,提前2个月实现了任务过半。
——投资兴业的优势平台。开发区的决策者们确立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新理念,积极打造投资兴业的优势平台。268平方公里现代化城市框架初具规模,产业布局合理,居住环境优美,大手笔规划建设的临港工业区和滨海工业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难怪许多浙商,一踏上开发区的土地,就一连说出“三个没想到”:没想到路这么宽,没想到城这么绿,没想到人气这么旺。
——“重商、亲商”氛围浓厚。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