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来创造政绩,用什么检验政绩
一、科学认识政绩,促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辩证认识政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首先要对中央提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再认识、再思考。笔者理解,中央提出这个问题的本源,是因为当前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干部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怎样评判政绩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出现了所谓“政绩观异化”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八种:一是重个人轻集体,把政绩私有化。就是以谋取个人名利地位作为工作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的个人主义政绩观;主要是不能正确对待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的关系,推过揽功,往往出了问题推卸责任,有了成绩排斥他人,将集体的政绩归功于自己个人名下。二是重升迁轻事业,把政绩官本化。就是只要能给本单位带来实际利益就是创了政绩的本位主义政绩观;主要是为追求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绩”,对执行全局战略有所保留,以种种理由强调本地区的特殊性,搞地方保护主义。三是重形式轻实效,把政绩虚假化。就是心浮气躁,喜好做表面文章,只贪图表面好看、不讲求实际的形式主义政绩观;主要是热衷于追求轰动效应,图虚名,务虚功,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重对上轻对下,把政绩功利化。奉行一切惟上是从的为官之道,事事做给上级领导看,不考虑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也不考虑群众的需要和意见的惟上是从政绩观;主要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是从群众利益和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谋做事、只图“做秀”,不求实绩、只求“造势”,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五是重眼前轻长远,把政绩快餐化。就是仅追求眼前实惠、忽视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喜欢搞那些费力小、见效快、眼前收益明显的急功近利政绩观;主要是重当前轻长远,无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大搞“速效”工程、“快餐”工程、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六是重一点轻其余,把政绩片面化。就是作决策、创政绩不追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是追求在某一方面出彩的片面主义政绩观;主要是急功近利,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很高的创业热情,但往往“一手硬、一手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七是重表象轻实质,把政绩泡沫化。就是一味地追风潮、赶时髦、盲目决策的追风赶潮政绩观;主要是搞“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寅吃卯粮,竭泽而渔,靠高负债、高消耗“突击”出政绩,导致“泡沫政绩”。八是重守摊轻创新,把政绩无为化。就是思想僵硬、墨守成规,不敢大胆开拓,在观望和徘徊中贻误发展大好时机的消极无为政绩观;主要是不愿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捡“松土挖”,不啃“硬骨头”,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当“太平官”。鉴于上述现象,中央深刻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非常必要,非常有针对性。
准确把握政绩。应从“五个根本”上把握:一是形成政绩的根本前提是履行职责。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千方百计地按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做好份内的事,这是最基本的政绩。领导干部不履行职责,就是失职,就是不作为。二是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干部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负有重要职责、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想方设法把科学发展作为追求政绩的出发点,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建功立业。三是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作风决定作为。只有坚持求真务实,养成重实干、务实效、求实绩的作风,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四是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五是看待政绩的根本态度是辩证观点。看待政绩的试金石,就看是否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检验。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二、科学创造政绩,促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以民为本创政绩。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要解决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就要坚持“两个始终”:一始终践行人民宗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着力增加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领导干部更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认真解决各项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始终坚持人民满意。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是大是小、是实是虚,群众自有公正的评价。实践证明,“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这奖那奖顶不上群众的夸奖”。看领导干部的政绩,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试金石。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在工作中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科学发展创政绩。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才有社会的科学发展。要解决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要落实“四个好”:一要处理好“唯上与唯实”的关系。对上与对下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但由于上级指导工作的普遍性和概括性与下级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具体性,在不同的时空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怎么办?这就要遵循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而言,就是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脚踏实地、遵循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只争朝夕、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既要防止不顾民力铺摊子,更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尤其要注意防止竭泽而渔式地挥霍资源,杀鸡取蛋式地糟蹋环境,超负荷式地举债经营,外科手术式地解决矛盾的做法。二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都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抓好当前,着眼长远。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损害群众的长远利益,又不能借口抓长远发展而忽视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那种只顾“显绩”,忽视“潜绩”的做法,只求眼前政绩,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不是造福,而是造孽;不是政绩,而是包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显绩”,一手抓“潜绩”。要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的同时,注重长久持续发展,乐于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三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整体利益中体现局部利益;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单腿跳得再快,不如双腿匀迈”。这一简单的现象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作风务实创政绩。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要解决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就要做到“三要”:一要弘扬务实精神踏实创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深入基层和群众中调查研究,认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尊重事实,抓住本质,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要强化公仆意识廉洁从政。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艰苦奋斗,居安思危,克服浮夸之风、奢侈之风,坚持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尤其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益。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夙兴夜寐,勤奋工作;要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创业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三要发扬优良传统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是中国***产党人的传家宝。领导干部要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要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三、科学评判政绩,促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建立科学考核标准。解决考评什么的问题,一是指标体系要突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尤其要调整GDP所占的比重,注重考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对社会保障率、就业率、家庭财产增长率、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率、环境指标达标率、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的考核。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加大考核力度。二是政绩评估要突出分析成本看“得”与“失”。评判政绩要看绩效,必须讲成本、重质量、求效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尽可能降低行政成本,减少施政代价,提高施政绩效。应考虑在政绩考核指标设置上增设行政效率这一新的指标,对机关运作效能进行客观评价。三是参数设置要突出环境条件及原有基础的影响。一个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几届领导班子的***同努力,离不开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同样,一个时期所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可能是过去所发生问题的延续或积累。注重前任对现任领导者的政绩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考虑外部因素对政绩的影响,也是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前提。这样,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看显绩,又看潜绩。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解决怎么考评的问题,一要建立考评队伍。政绩考评人员应逐步实行资格认证制,走专业化道路。强化业务培训,建立政绩考核工作责任制,确保考核工作质量。二要加强日常考评。平时考评可以采取记载重大工作事项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定期考察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及时收集新闻媒介、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安监等部门的信息和反映,有效地掌握领导干部的平时表现,为干部政绩考核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要交给人民评价。一方面是领导干部要转换视角,将工作的重心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展开,以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同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作为创造自己政绩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建立一种让人民群众评价的有效机制,使人民群众掌握有对于政府及其为政者之评价和任用的最终决定权。四要体现群众认同。科学的政绩观必然体现群众认同标准,现阶段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表现为公民利益,它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的矢量合成,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按其方向规范执政力矢量的方向。执政党要按照群众认同度标准科学执政,有效整合不同阶层群体利益。五要把握操作标准。第一要创新评价主体。要转变职能部门评价主体单一的模式,代之以评价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不仅要上级评价,也要群众评议,还要有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参与。从而不断增强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第二要调整考评指标。综合考察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情况;考核干部个体,应综合考核其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尽量细化,合理权重。通过科学的量化的考评,得出定性的结论。第三要完善考评程序。要改进考评方法,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评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建立科学运用机制。解决考用脱节的问题,要坚持“三个作为”:一要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的升、降、去、留首先要看考核结果,优秀的按照要求,该提拔重用的提拔重用,一时不能提拔的适当提高级别待遇,并予以重点关注;不称职或基本称职的,要视情况降、免职或转任非领导职务;对失职、渎职的干部则要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罚。对那些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尤其对长期默默工作,不事张扬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坚持做到“三个不吃亏”。二要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干部政绩考评,一方面,要帮助班子和成员认真分析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另一方面,考评结果反馈后,领导班子和成员自身也要总结经验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和落实整改措施。三要作为进行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要把政绩考核评价工作贯穿于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要注重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训工作相结合,依据考核结果,科学分析干部队伍的素质构成,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总之,考核评价是“指挥棒”、“风向标”。建立完善适应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把干部的政绩考准、考真、考实,形成“凭实绩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导向,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