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钢笔字

一、为什么要写好钢笔字

写好中国汉字,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困难,书圣王羲之在《笔势论》中就说过:“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由此可见,写好中国汉字的关键问题在于你是否“存意”。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汉字,这是一个中国人的起码要求。倘若一个人长得十分漂亮,仪表大方,待人彬彬有礼,写的字却像蟹爬一样,试问此人在你心目中的印象如何?大势所趋,中国人写不好中国汉字的现象,再不允许存在下去了。鉴于此,为帮助大家迅速提高自己对汉字的书写水平,本人愿意同大家作以下交流:

(一)体现一个中国人的需要。汉字、中医、京剧、国画、武术等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在这些国粹中汉字是最基本的。一个中国人,不认识字,不会写汉字,写不好汉字,至少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说得严重点是,民族特点不突出,民族性不强。我国从唐朝开始就实行科举考试,到清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主要考什么,一看写字,二看作文章,字是第一步,字不象样,文章再好也没用,1000多年来的科举考试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即把字看成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古人往往通过字的好坏来判断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和修养水平的高低,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样看人不一定准,但也不能否认,这样看人有时也有一定的道理。今天至少可以这样说,字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文化程度。通过写字有时会给一个人创造发展的机会和铺平发展的道路。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想举两个例子,先说一个外国人的例子。大家知道日本有个首相叫田中角荣,早先是个普通工人,曾一度失业,苦于找不到工作,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家有名的大公司要招收一名职员,他就高兴地来到这家公司,交上申请,填上履历表,回家听消息。这时这家公司很为难,因为前来申请的有近千人,千里选一,用什么标准选这一个职员呢?日本可没有象中国这样完备的档案制度,你的出身如何,哪一年入团、入党,甚至哪年偷了别人的一块手表,都有记载,别说1000人,就是几万人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可日本也有它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直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日本人也很重视汉字的书写,我们叫书法,他们叫书道。这时公司的人事部门提出了一个最佳的用人标准,在同等条件下,就看谁的汉字写得好。这时大家就打开近千份履历表,进行比较,最后终于发现一个佼佼者,只见其字迹整洁,风格清峻,颇有中国书法的古风,所以选他为公司职员,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田中角荣,后来他在这个职位上不断发展,最后成为国家元首。一个外国人竟能通过汉字来为自己的发展铺设了道路,那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汉字写得好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在书法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中国企业经营者,一次与一位汉学水平很高的韩国商人谈生意,韩国商人派头十足。开始双方都用自己的母语,通过翻译来谈生意,谈了一会后,翻译临时有急事,出去了,二人相对了一会后,韩国人忽然用英语问话,以显示他精通多种语言,也巧,这位中国人是英语专业毕业生,他用比韩国人更流利的英语回答,韩国人很吃惊,肃然起敬。用英语交谈了一会后,韩国人占不了上峰。一会韩国人又在纸上写了二行汉字,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在那张纸上写了几行字,回答了他的问题,当韩国人看到中国人那遒劲有力的汉字,他完全被折服了,主动递烟,称赞字写得好。最后这笔生意谈成了。一个中国人,连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掌握不好,这是很叫外国人笑话的,掌握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东西,才能叫外国人尊敬。

 (二)学习与工作的需要。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大约有16年的时间,这期间都离不开写字,汉字在你就学期间发挥着极特殊的作用。目前除了师范院校要考写字以外,再很少有学校要考写字,加之电脑的普及,动笔写字的时候就更少了,这使一些学生误以为字写对了就可以了,不需要写得好。实际上不然,做为学生最应该写好字。考试成绩对一个学生来说,是最为关键的,成绩好坏是由教师来判定的,可以说百分之百的教师都喜欢写字好的同学,都爱看字迹工整和规范的试卷,一张试卷,特别是文科试卷,如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给教师的第一印象就是卷面情况,字写得好,教师看起来容易,可认性强,也是对看卷人的一种尊重和礼貌,很容易取得教师的好感。字潦草,可认性差,教师看起来很困难,很累也很厌烦,给教师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比如说,教师看语文卷子,评作文分。作文的评分标准很难统一,同一篇作文不同教师批,差几分都是正常的,语文教师对写字好的同学格外偏爱,在主题、题材、语言、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很可能给字迹工整、秀丽的作文分稍高些,这是很正常的。再说,语文是各科的基础,也是我们生存的基本功。语文的基础是读、说、写,写就包括写好字和写好文章。

二、钢笔字书写入门之法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先生曾教导后辈说:“字,写得清楚,人家容易认;写得美,人家喜欢看。”这就告诉我们,我国的汉字是有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一般来讲,以前大家写的钢笔字只能称之为写字,不叫书法。近几十年一些有识之士,将中国古代毛笔书法的精髓和实用的钢笔字写法结合起来,开创了钢笔书法的新天地,钢笔书法成为硬笔书法的一种已登上了艺术的殿堂,得到众多青少年的钟爱。钢笔字既然称为艺术,那就应有进入艺术大门的方法,下面我就介绍几种钢笔字入门之法。

(一)从名家作品入。有人说,学会临帖,就算入门,这话不无道理。临帖,先要选帖,选什么样的帖好?书法界有句话,叫做:“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意思说,临习上乘之作,能达到中等水平;临习中等之作,只能达到下等水平。那什么样的为上乘之作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父亲的字可以说是上乘的,我父亲的字在他们的企业、单位是一流的;有的同学还可能说,我就学我老师的字。你父亲的字也好,你老师的字也好,很可能是确实不错,可称为一方之秀,十里之才,或百里之才。可将其放在更广的范围内,放在全市、全省、全国的范围内又会怎样,恐怕就会不上数,达不到千里之才、万里之才。我们学写字就要紧步海内名流,要临习国内一流书家的作品。目前在书店里这样的作品很多,可以任选一种这样的作品。

(二)从正楷入。基础较差的初学者应先学平稳工整的楷书,最好不要先学动势较强的行书和草书,那样需要较深的功力,初学者难以驾驭。行书、草书是从正楷来的,它只不过是正楷的快写,一般来说,如果有一定的楷书基础,再经过一段行书的练习,行书就能写得差不多。我还没看见一个人,楷书写得很好,行书却写得不象样。所以说,就正楷和行书之间的相互影响来看,楷书对行书的影响要胜于行书对楷书的影响,有人把楷书比作站,把行书比作走,把草书比作跑。先学站再学走和跑不难,而先学走和跑就容易摔跤。

没有正楷基础,直接写行书容易出现这样情况:一是自己的行书写得本来不好,可又觉得写得不错。二是自己觉得自己的行书写得不好,可又找不出不好的原因,这是因为心里无底,这个底就是楷书,这是大多数至今没有写好行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也应客观地承认,确实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从来就没有正规地学过楷书,从开始就学行书,今天他们的行书也写得不错,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学习行书方法,但这种情况是个别的,不宜普遍推广,因为它的成功率较低,而从楷书到行书的练习方法的成功率却很高。这就好比确实有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的,可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是要失败的。

也有的人抱着这样的看法,我嫌正楷写起来太慢,我主要是进一步提高行书的水平,我只写行书就行了,当然这样写可能有一定提高的,我们必须看到用单纯写行书的方法来提高行书的水平,毕竟有一定的局限,这样往往进步不快,只有适当练习楷书,才能使行书快步提高。

(三)要从一本帖入 。古人说“半部论语知天下”,这话说出了精学的重要。书法有它的独特性,它与文学、绘画不同。文学入门,不能只学一篇文章,至少要学几十篇几百篇范文;初学绘画要临摹,不能只临一幅画。而书法入门就可以只临一本字帖,一本只有几百字甚至几十字的字帖。这是因为这一本帖里的字几乎概括了所有字帖里的字的结构规律、用笔方法。切记,初学者要专一,要守住门户,不能朝三暮四,乱串门。有的人今天拿这本帖练,明天又照另一本帖练,往往写出来的字不伦不类,风格不统一,不好看。

(四)要从若干字入 。说是要从一本帖入,并不等于说,打开字帖,从第一字写到最后一个字,与其全面进攻,不如重点突破。应该选择若干重点的有代表性的字临习。一本正楷字帖,一般都有几千字,甚至更多些。我们可以选一、二百个有代表性的字就可以了。比如“走之”选几个,“提手旁”选几个,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各选几个,这些字学好后可以举一反三,其他字即使不练也不在话下。

(五)要从大字入 。初学时,临写的字要大一点。什么事物都一样,一放大,就看得清楚,就更容易看出毛病。练字最好用田字格,不要用小方格本。写毛笔字也是这样,先用大笔写大字。这样不但利于自己找出临写的不足,也便于老师的检查。

(六)要从形入 。初学临帖,要忠于原帖,循其字形,依样画葫芦,亦步亦趋,越象越好。不要凭着主观愿望,随意修正,追求神似,其实“形之不存,神将焉附”。一上手就求其神,往往永远得不到神。所以有人总结说先与字帖合,等练到一定程度,再与字帖离,这才是练字的捷径。 

(七)从培养两个能力入 。练字应注意培养两个基本能力。一是眼力,二是笔力。所谓眼力就是对字的观察能力,对笔画的斜度、长度、孤度的观察要准确、迅速,才算有了眼力。所谓笔力就是用手指、腕子控制笔的能力。如果达到心里怎么想的,眼里怎么看的,笔就怎样加以表现,取得心、眼、笔的统一,那就是有了眼力和笔力,这两种能力是在学书过程中逐渐培养的。例如写“好”字,就要观察好“三度”再去写。

(八)从气和意念上入 。有人说,练书法、练字就是练气功。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的感觉,细品起来,又有其道理。练气功讲究气在丹田,然后向四周发散,要借助一定的动作,更要听从意念的驱使。在气功上,会使气叫做能发功,一发起功来往往能产生一种超乎人的生理限制的力量,如刀枪不入、力劈巨石。我们在练书法时也要用气,要有气达笔端的意念,经过这样有意的长时间训练,就能使气和笔接通,感到用笔有力,力透纸背。写字时要把气均匀地用在每一个笔画上,做到笔虽断,气不断。要有写好每一笔、每一字的意念,没有这个意念永远也写不好,这个意念越强烈,进步也就越快。有的初学者不相信意念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举个例子,据报载,英国一死刑犯被蒙住双眼捆在椅上,行刑者在他手上划破一层皮,声称割断了血管。一旁搁置了一个滴水装置,使该犯人认为滴水声就是滴血声,该犯遂被“血尽而亡”这个意念杀死。

三、模糊认识释疑

(一)片面理解“字无百日功” 。字无百日功这话在鼓励初学者,增强练字信心方面确实起过不少作用。当你练了几天字,见没有进步,有些泄气时,这时有人拍拍你的肩膀说:老兄,字无百日功,练下去吧,定见成效。你果真听话,练下去,真的进步了,这是字无百日功的正面影响。

同时字无百日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这句话比较含糊,让人怎么理解都行,有误导作用。误认为,凡是写100天就能写好字。不管每天按多少时间写,是每天写8小时还是每天写8分钟;不管写得认真与否;不管有没有人指导。根据我的书法教学经验,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100天是写不好字的。因为我们不是书法专科学校,每天可以拿出大量时间专练书法,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知识要学习,一天专门用来练字的时间不多。一般来说写好字,大约要350到700天,所以应该将字无百日功的改为字无二年功。每天练15到20分钟,有一二年的时间,再加上认真的态度和有人指导,一般来说是可以写好字的。所以说练字靠坚持,不要以为练过100天,再写不好,就误认为自己不是写字的料。

(二)错误认为写字好坏是天生的 。我并不否认人和人在智力等方面的先天差别,但不能将这种差别强调得过分。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比家犬和猎犬的差别不小。搬运夫之所以成为搬运夫,哲学家之所以成为哲学家,那都是后天的社会条件和所受教育造成的。据心理学家研究,1000个儿童最多有三个是超常的。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存在天生不天生的问题。有的初学者可能会这样问,我的朋友王心和我一样根本没特意去练字,可字写得比我强,这又作何解释。这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这当然不能从天生这个角度去解释,这里可不可能有那么一点天生的成分呢?也有这个可能,但这只能是那么一点,是十份中的一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首先,很可能你们的第一个启蒙教师不一样,很可能你朋友遇到的启蒙教师是一位书法造诣较深的教师,很可能你的启蒙教师在书写上很不讲究;很可能你同学的父母、哥哥、姐姐写一手好字,而你的这些亲属字写得都不象样;很可能你的朋友从小就对写字有爱好,感兴起、重视,而你一直认为写字好坏无关紧要。

 总之,字是练出来的,先天的因素的作用有很小,主要是由后天的教育条件、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的。

(三)错误认为只要经常写就能写好字 。不搞科学种田,只凭古老的经验,只凭吃苦耐劳,重复祖辈的种田方法,不会有高产田的。写字也是这样,只靠刻苦练习,机械地重复,是练不好字的。写字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前面说的8种钢笔字入门之法,就是技巧和方法。除了这8点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有好教师能时常检查指导你。一方面字帖本身就是一位好教师,你要对照字帖,比较出自己临习的字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要请一位明白书法的教师,他能够经常、客观、准确、及时地检查出你写字的毛病来,并能提出改正的方法。这样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你更快地进步,防止无谓的重复劳动。

总之,学习钢笔书法与学习其它知识和技能一样,首先要有一 种精神,即要有学则必成的信心,持之以恒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花费一定的时间,经过反复地刻苦练习,才能比较熟练地掌握。 其次,学习书法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概括起来,大致包括提高书法理论知识,掌握书写技能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美感。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书法理论知识是提高书写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书写技能的提高又有助 于对书法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审美能力和美感的提高又会帮助理解书法理论知识和提高书写技能。因此,单纯练习书写技能是盲目而浮浅的,书写技能的提高也必 然是很慢的,而且是十分有限的。书法爱好者在提高书写技能的同时,学习一些书法理论并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是十分 必要的。 从人的认识与实践的规律上看,学习书法必须遵循观察 (认识)——临写(实践)——比较(再认识)——再临写(再实 践)过程,如此往复循环、以至无穷这样的规律。 观察:是人类对事物认识和实践的开始,也是人类对任何事物研究与探索的向导。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字的笔形特点、结构特点、用笔特点以及体势的特有风格等,有目的地去临写、摹仿,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否则,不了解范字有哪些特点,只是照葫芦画瓢, 盲目被动地临写,往往花费很长的时间,却达不到理想的效 果。另外,通过观察,例如多看范字字帖、参观较高水平的书 法展览及浏览名人墨迹等,在经常的观察认识中,就会潜移默 化,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 同时,也能逐步发现字的笔形特征、结构组合规律及体势特点,为学习书法打下初步基础。 临写:是学习书法的实践过程,也是决定性环节。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开始,多动手实践,别无捷径可走。即使有些人喜欢参观各种书画艺术展览,平时也喜欢观察、分析、评论他人的字迹,欣赏能力较强,但若不动手练习,还是不会写出优美的字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造诣水平较高的人,都是经过了长期的认真观察,刻苦练习,才使手眼配合得很默契。而初学者往往是眼睛看了以后,心里明白怎样写好看,也想象出自己写出来的字样,但手一写出字来,不用说与原范字很不相像,甚至和自己想象中的字样也相差甚远。 这就是“眼高手低”,即手眼配合不一致所致。从手眼配合不 一致到手眼配合默契、运用自如,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反复 临写练习的过程。所以说书法学习不单纯是书法知识的传授 与领会,更主要地是反复认真地临写实践,其目的就是要锻炼 手的技能技巧,培养手眼配合一致的协调技艺。

四、常见问题解答

(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现就写字姿势和执笔的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

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

答: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六)写行书已经习惯,再练楷书能成吗?

答:没问题,而且还快呢。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只要方法改变一下,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按着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下去,那么,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

(七)要想写好每个字,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笔力,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例如写国、红、真、钢等字,轻重分得清,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

一般来说,写“丶、一、丨、丶(捺)”等笔画着笔应用力,其它稍轻些。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比如,写“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捺画应当重。相反,撇画写成重,捺画写成轻也可以,总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说,基本笔画好练,间架结构难写,是这样吗?

答:说起来好象很难,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就有基础功底了。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这样,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