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有效地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含政府派出机构和授权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或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和它的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是该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实施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工作机构。第四条 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应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合法、适当、高效的原则。第二章 行政执法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执法是特指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活动。第六条 行政执法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经报市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第七条 行政执法应建立和实施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执法的内容、权限、执法机构的职责以及执法责任人。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委托执法。被委托组织须有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被委托组织不得再行委托。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需委托执法的,应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需委托执法的,应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或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区、县(含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需委托执法的,应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被委托组织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并依照委托的权限行使行政执法权。委托机关对被委托组织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第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按规定着装或佩带证章、标志,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查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登记立案。

(二)调查取证。

(三)作出处理决定,制作处理决定书。处理决定书应加盖行政机关印章并载明:

1.当事人(公民)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办公地址等基本情况;

2.认定的违法事实;

3.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4.处理结论;

5.处理决定的履行日期或限期;

6.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及期限。

(四)依法送达。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当场处理。

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对某些违法行为需作即时处理的,可以依法作先行处理或依法作现场处理。先行处理或现场处理后,如有必要,再行补办法定手续。第十三条 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财物,应给当事人开具法定票据,并全部上交财政。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章 行政执法检查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检查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的检查。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本级政府工作部门开展执法情况的自查;

(三)会同或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对专项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

(四)根据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部署,组织落实政府系统的执法大检查;

(五)向上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年度开展执法检查工作的总结以及由政府组织的对专项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检查的报告。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检查应以下列法律、法规、规章为重点:

(一)近期颁布施行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与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三)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而列为重点检查的法律、法规、规章。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对由本部门主管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每年应进行自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法制机构书面报告自查情况。第十八条 对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规范性文件违背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纠正或责令改正;

(二)对法律、法规、规章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应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反映;

(三)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本级人民政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限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