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
货币与经济
美国次贷问题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如水银泻地般蔓延开来,西方金融大厦将倾,各国纷纷出台措施拯救本国岌岌可危的银行、保险、证券业,流动性紧缺成为世界并发症。掌握世界印钞机的美国开足马力超额发行美元,引发的信用危机直接导致中国的美元资产贬值缩水。中国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成为业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分析梳理我国应对美元信用危机一系列动作(从货币互换协议到超主权货币动议再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难发现在对外货币金融领域的政策主线就是: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培育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方向;以调整对外资产结构,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为途径;以拓展SDR职能,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创建超主权货币为手段,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确保美元资产的安全。
一、概念的厘清
货币互换、货币国际化、超主权货币这三个货币金融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彼此相互联系,呈逐级递进关系。通常两国之间为规避汇率风险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货币互换协议的增加又为该国货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铺平了道路。而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内部,各大主权货币博弈的结果必将催生出超主权货币。
1.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等值的不同货币本金,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两国央行间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后,在紧急情况下一方可将约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抵押给对方,以获得对方借出的其本国货币或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从而使本国短期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以增强抵御金融动荡的实力。货币互换是一项常用的保值工具,主要用来规避中长期汇率风险,控制进出口贸易成本。在双边贸易中,一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得到他国货币并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从而使得本国企业可以借到他国货币,用于支付从他国进口的商品,而对方出口企业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可有效规避汇
率风险。
2.货币国际化在信用纸币制度下,超越发行国的国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间发挥一般货币职能的国别货币就是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据此定义,时下热议的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充分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等国际货币功能,并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与该国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其货币国际化进程是该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
3.超主权货币超主权货币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它不仅能克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几率,更能增强国际社会应变能力,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尽管超主权货币目前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这个概念在理论上存在问题,而在于在实践中阻力有多大。由于它牵扯到诸多利益纠葛,该主张虽由来以久,至今仍无实质进展),但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对外货币攻防战略
金融危机下,面临世纪大考的中国政府权衡各项举措的利弊得失,果断地出台了系列对外货币政策,打出了一套金融组合拳,这一战略部署分三步走。
(一)近期目标: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增加货币互换协议,确保美元资产安全。
中国创纪录的23991.s2{Z美元的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已是有目***睹。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N/~I]货币互换协议,降低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已经成为***识。目前我们应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平稳地完成这种转变,让副作用最小。
1.优化国际储备结构配置,分散美元汇率风险。
金融危机的蔓延迫使美国联邦政府使用巨额财政赤字来拯救美国经济,美元泛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价值大幅“缩水” (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居
多)。分散美元汇率风险,确保对外资产安全成为政界、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SDR(特别提款权头寸)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等四大类。其中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债券的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随时可用的债权。外汇储备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现汇和对外证券投资。由于外汇储备承担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等重任,所以在使用上我们应慎之又慎。从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使用情况来看,发达的经济大国一般都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存储。I MF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1月,官方黄金储备占各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分别是:美国为77.4%,法国为7O.6‰ 德国为69.2‰ 中国大陆仅为1.97o。虽然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在全球排名第五,但其占外汇储备的I:U~J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鉴于此,我们应积极调整对外资产结构,继续增加黄金储备等国际硬通货。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经验尤可借鉴:一是大量购买黄金,提高黄金在储备中的比重(已增至10%) ;二是大幅度提高非美元在储备中的比例;三是提前偿还外债;四是用于投资高科技行业。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表明,用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投资是一个趋势,因此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比重,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向外汇管理部门购汇用于海外资产并购,同时提高对外证券投资的效益,建设安全化、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伙伴,建设人民币结算的外部网络。货币互换尽管是双边的,但双边数量的增加,就会渐渐形成多边网络。通过货币互换,逐步搭建起亚洲以至全球的人民币外部网络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 纵观历年来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历了一个谨慎试水,从被动到主动,从小额到大单,由近及远,从急到缓的过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亚洲国家加快了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步伐。2000年5月东盟1 0国和中日韩3国通过了“清迈倡议”,决定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 以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迄今为止,中国央行先后与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7国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继续积极回应其他国家需求,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其进行磋商。作为向外部输出流动性的一个方式,
货币互换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利益考量和手段变化。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央行间对等的货币拆借,但事买上多为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中方的贸易结算、储备之用,而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更多的是一种质押性质,因而事实上是扩大了人民币的流通范围。这对将人民币打造为全球强势货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双边货币互换不但是增强地区流动性互助能力的“法宝” ,更是分散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的“利器” 。这些金额不等,用途不一的货币互换协议***同构成中国对外货币战略的“防护网” 。
(二)中期目标: 扩大人民币境外结算试点业务,培育人民币国债海外发行市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为确保美元资产安全,中国政府除了从内部着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之外,还需从外部着眼,推动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1.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动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人民币要成为强势货币必经过结算货币、投资货币,最后到储备货币这三个阶段,其进程也遵循着先周边化,后区域化,再国际化的顺序。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亦水涨船高,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繁荣稳定的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跟着强者走”
的现实主义传统让这些国家倾向人民币。与美元结算相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准确估算预期收益。基于周边国家普遍缺乏硬通货的现实和人民币的良好市场信誉,人民币在边境地区已成为事实上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正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人民币境外试点结算表明中国的贸易伙伴逐渐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是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步。
2.逐步建立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离岸金融业务是人民币走向国际的重要通道,离岸金融中心则是人民币转换为国际货币的重要载体。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强势货币,培育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十分关键,由此先香港再海外的策略应运而生。中国首次在香港面向海外投资者发行人民币国债,为海外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颇具吸引
力的人民币投资渠道。尽管初始数额不大,但此举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一个重大进展。作为国际化的众多举措之一,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显示出中国政府准备进一步采取行动,推动建立人民币海外债券市场,逐步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虽然目前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企业屈指可数,在香港发行的国债规模也相当有限,但作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两个车轮一一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推行和人民币国债市场的建立必将继续进行下去。
(三)远期目标:推动IMF的改革,拓展SDR的作用,创建超主权货币。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着眼未来。国际金融危机,不但促使我们对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反思,更为我们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
1.现实选择:扩大SDR的作用,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现实条件下国际社会应考虑充分拓展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陷暴露之初,IMF就于1969年创设了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由于SDR具备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因此它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可能。现阶段应着力推动SDR的分配改革,尽快落实1997年I MF第四次章程修订及相应的SDR分配决议,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员国也能享受到SDR的好处,在此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由于IME大失血,急需注资以扩大其“新借款安排”机制,而中国则利用手中流动性充裕的王牌,以购买I MF债券为筹码成功地赢得SDR第二次增发配股90{L美元。虽然该数额对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而言是九牛之一毛,但中国显然不会就此停步。为了能恰当地反映中国在世界财经和经济领域的地位和实力,中国需要在I ME有足够发言权和代表权。在其它国家缺少硬通货的形势下,中国购买其他国家手中的SDR,进一步提升在I ME的话语权都在情理之中。铁板一块的既得利益集团迫于严峻的金融形势,在2o国峰会上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提高到至少5%以上。正如I MF总裁卡恩所言:现在正是调整I MF成员国投票权比例的时机。中国能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已经准备好承担更多的责任。
2.因地制宜:加强亚洲货币合作,完善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库。当金融危机影响一国币值稳定之时,区域性的货币组织往往比全球性的货币机构的反应更迅捷有效。受欧元鼓舞,亚洲国家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借鉴其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创建
“亚元”的可行性。
但现实操作中,建立亚洲超主权货币面临着巨大“阻力” 。无论在经济上如何可行, “亚元”或“亚洲货币基金组织”都无法回避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区域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政府间主义,基于讨价还价基础上的利益交换。且不说亚洲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迥异,单就其错综复杂的地区政治形势而言,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曰元虽身为老牌强势货币,但日本政治难以服众;韩元尽管后来居上,但总体实力太弱;人民币升势强劲,却孤掌难鸣。拥有全球印钞机的美国显然不愿意亚洲也出现个印钞机,对创建“亚元”的动议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受制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参差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多年来亚洲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迟迟不能建立。面对金融危机,为确保成员国央行拥有足够资金以抵御其本币可能遭遇的投机性攻击,在中日韩的鼎立支持下,亚洲终于成立了外汇储备基金库。新成立的基金实际运行之后,动用资金为发生货币危机的成员国进行贷款援助将水到渠成。虽然该基金数额并不巨大,但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提供了一个泄洪渠。中国应加强与日韩合作,逐步完善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库。
3.终极目的:为创建全球性超主权货币而努力。
国际储备货币持有国的货币政策受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影响,而储备货币发行国往往首要考虑的是其国内的经济需要而非国际经济形势,创建超主权货币无疑是克服这一难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既能摆脱国内经济束缚,又能有效调控国际流动性。尽管如此,创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仍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是以英美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对与阻挠,不管是SDR拓展方案还是另起炉灶创造,用来替代美元帝国、欧元帝国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拜金融危机所赐,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中国作为重大利益攸关国,责无旁贷地成为变革的旗手。为确保美元资产安全,中国一反低调内敛的传统,不断通过政府高层释放强烈信号,并联合俄、印、巴三国,高调提出创建超主权货币动议。在与美国就美元信用危机问题对话协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超主权货币动议是一着“ 敲山震虎”的好棋。要想保住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就必须拿出负责任的精神和有效措施阻止美元地位滑落,而这也正是中国的美元资产安全的保证。中国所彰显的努力和决心必将有力地触动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平衡和兼顾货币政策对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切实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中国货币攻防战略之前瞻
尽管戴相龙直言,loK后将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及其他货币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欧元之父蒙代尔也大胆建言: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将英镑从中剔除。但考虑到中国现行金融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够健全,监管机制也不够完善,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其国际化进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特里芬难题” 。我们不会重蹈美元覆辙,人民币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替代美元。人民币的国际化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发展方向,服务于促进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直至超主权化这个总体目标。
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元难以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监管,黄金无法为世界提供足够流动性等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国际社会应致力于健全国际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朝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货币攻防战的成败既取决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强弱,又取决于与其他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如果说,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危机四伏的此岸,未来的“一超多强”乃至“超主权”的货币金融体系是一次伟大变革的“彼岸” ,那么中国的对外货币政策将是这一制度性变革的桥梁。由“此岸”到“彼岸”的变革,将会改变当前的世界经济秩序,改变我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全部认识。货币与经济
美国次贷问题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如水银泻地般蔓延开来,西方金融大厦将倾,各国纷纷出台措施拯救本国岌岌可危的银行、保险、证券业,流动性紧缺成为世界并发症。掌握世界印钞机的美国开足马力超额发行美元,引发的信用危机直接导致中国的美元资产贬值缩水。中国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成为业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分析梳理我国应对美元信用危机一系列动作(从货币互换协议到超主权货币动议再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难发现在对外货币金融领域的政策主线就是: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培育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方向;以调整对外资产结构,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为途径;以拓展SDR职能,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创建超主权货币为手段,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确保美元资产的安全。
一、概念的厘清
货币互换、货币国际化、超主权货币这三个货币金融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彼此相互联系,呈逐级递进关系。通常两国之间为规避汇率风险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货币互换协议的增加又为该国货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铺平了道路。而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内部,各大主权货币博弈的结果必将催生出超主权货币。
1.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等值的不同货币本金,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两国央行间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后,在紧急情况下一方可将约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抵押给对方,以获得对方借出的其本国货币或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从而使本国短期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以增强抵御金融动荡的实力。货币互换是一项常用的保值工具,主要用来规避中长期汇率风险,控制进出口贸易成本。在双边贸易中,一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得到他国货币并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从而使得本国企业可以借到他国货币,用于支付从他国进口的商品,而对方出口企业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可有效规避汇
率风险。
2.货币国际化在信用纸币制度下,超越发行国的国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间发挥一般货币职能的国别货币就是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据此定义,时下热议的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充分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等国际货币功能,并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与该国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其货币国际化进程是该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
3.超主权货币超主权货币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它不仅能克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几率,更能增强国际社会应变能力,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尽管超主权货币目前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这个概念在理论上存在问题,而在于在实践中阻力有多大。由于它牵扯到诸多利益纠葛,该主张虽由来以久,至今仍无实质进展),但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对外货币攻防战略
金融危机下,面临世纪大考的中国政府权衡各项举措的利弊得失,果断地出台了系列对外货币政策,打出了一套金融组合拳,这一战略部署分三步走。
(一)近期目标: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增加货币互换协议,确保美元资产安全。
中国创纪录的23991.s2{Z美元的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已是有目***睹。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N/~I]货币互换协议,降低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已经成为***识。目前我们应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平稳地完成这种转变,让副作用最小。
1.优化国际储备结构配置,分散美元汇率风险。
金融危机的蔓延迫使美国联邦政府使用巨额财政赤字来拯救美国经济,美元泛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价值大幅“缩水” (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居
多)。分散美元汇率风险,确保对外资产安全成为政界、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SDR(特别提款权头寸)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等四大类。其中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债券的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随时可用的债权。外汇储备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现汇和对外证券投资。由于外汇储备承担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等重任,所以在使用上我们应慎之又慎。从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使用情况来看,发达的经济大国一般都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存储。I MF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1月,官方黄金储备占各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分别是:美国为77.4%,法国为7O.6‰ 德国为69.2‰ 中国大陆仅为1.97o。虽然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在全球排名第五,但其占外汇储备的I:U~J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鉴于此,我们应积极调整对外资产结构,继续增加黄金储备等国际硬通货。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经验尤可借鉴:一是大量购买黄金,提高黄金在储备中的比重(已增至10%) ;二是大幅度提高非美元在储备中的比例;三是提前偿还外债;四是用于投资高科技行业。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表明,用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投资是一个趋势,因此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比重,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向外汇管理部门购汇用于海外资产并购,同时提高对外证券投资的效益,建设安全化、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伙伴,建设人民币结算的外部网络。货币互换尽管是双边的,但双边数量的增加,就会渐渐形成多边网络。通过货币互换,逐步搭建起亚洲以至全球的人民币外部网络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 纵观历年来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历了一个谨慎试水,从被动到主动,从小额到大单,由近及远,从急到缓的过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亚洲国家加快了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步伐。2000年5月东盟1 0国和中日韩3国通过了“清迈倡议”,决定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 以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迄今为止,中国央行先后与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7国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继续积极回应其他国家需求,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其进行磋商。作为向外部输出流动性的一个方式,
货币互换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利益考量和手段变化。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央行间对等的货币拆借,但事买上多为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中方的贸易结算、储备之用,而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更多的是一种质押性质,因而事实上是扩大了人民币的流通范围。这对将人民币打造为全球强势货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双边货币互换不但是增强地区流动性互助能力的“法宝” ,更是分散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的“利器” 。这些金额不等,用途不一的货币互换协议***同构成中国对外货币战略的“防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