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意义浅析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意义浅析
高校在民俗教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向二十一世纪,时间紧,任务重。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意义浅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人类口头的、无形的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承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其范围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
关键词: 高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
一、现阶段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
(一)本科教育缺少相关专业
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是本学科最为主要的两个专业,但目前该专业并没有纳入本科专业教育体系之中,只在研究生教育中体现出来,这极大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相关知识难以普及,造成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视程度不够,保护与传承缺乏有效手段,缺少相关人才,难以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二)高校缺少相关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大多数高校未将民俗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作为显性课程进行设置,民俗学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应和《大学语文》课程一样受到高校的重视。民俗学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应当也作为国学教学中的一部分,予以普及,它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优秀文化影响社会的深远作用。
除了显性课程外,高校应设置民俗学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隐性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各类实践教学,进一步体会课程的本质与内涵,深层次理解相关文化知识,达到情感上的认同与***鸣,从而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三)高校师资匮乏
由于意识欠缺,许多高校没有重视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教育,没有学科专业作为有力支撑,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为数不多。许多教师或者从其他学科转行,或者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教学研究成果包括教材编写没有系统化。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的教师屈指可数,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水品。
二、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构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势在必行,通过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可使全体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各民族民间文化差异,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完整性、丰富性、互补性的意义,正确判断非物质文化与自己文化间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发、自主的积极态度,养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得当行为模式。通过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和社会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立体的多方位的网状教育模式最终达到全民重视,全民相应,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这也是作为古老文明大国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
三、开展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措施
(一)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可进行以下三种课程设计方式:第一种是设置显性课程,将相关课程纳入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完整的教学大纲、考纲,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环节完整。此类设计适用于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第二种是穿插方式课程,此类课程设计不改变现有的文化教育课程,适用于那些教学时数较满及专业性质的大中专学校,只穿插地介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知识。第三种是隐性教育。不改变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等教学元素,而只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
(二)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内容体系
大力开发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写具有中华
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选择、整理,注入课程体系,这是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必须大量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材内容体系。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教师的在岗培训,提高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素养,尽量做到师资培训的系统化和科学化。(2)引进社会人士,可将民间艺人、祖传秘方者、民族艺术绝活者等等聘为学校荣誉教师,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研讨会,开办培训班及举办实践活动方式,起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与教师的交流,达到教学研相结合的目的。(3)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师资人力资源中心。合理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因地制宜地广纳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活者等,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师资人力资源中心,使学校、家庭、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都能利用这一中心的资源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教育既可以涵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艺人、行家、绝活者等人力教育资源,又可以涵纳为受教育者提供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习惯和行为的信息资源。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网站、设计民间艺人主页、民间艺术绝活浏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授课、网上讨论、网上答疑以及濒危、失传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电子公告栏等等。
综上所述,高校在民俗教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向二十一世纪,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们应该在高校高度重视民俗学的普及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和长期性,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全民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