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民国大师的早期家庭教育
盘点民国大师的早期家庭教育
民国时期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大师,这与其家庭的早期教育有密切的关系。那一时期,中国的一些家庭富有文化气息,这些家庭,不仅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上,也都有相当的水准。而且,在培养子女方面,首先就有一个很高的标准。有一些家庭,似乎从一开始,想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师级的人才。
历史学家周一良讲:他八岁入家庭私塾读书,总***十年。之所以在家读书,是因为他的父亲对新式学校不信任。而在家里,父亲为周一良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周一良回忆说:“我启蒙所读不是《三字经》,《千字文》以及《龙文鞭影》之类一般私塾的开蒙课本,而首先是《孝经》,接着是《论语》、《孟子》、《诗经》。现在回想起来,这不是一般家馆老师安排的教学计划,而是按照父亲的见解制定的。”“我跟张老师读了两部大经《礼记》和《左传》,以及姚鼐编选的《古文辞类纂》等,绝大部分所读皆能成诵”,“为以后我学习中国古典文献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国学大师张舜徽,自七岁发蒙,其父以王筠的《文字蒙求》为课本,稍长即读《说文解字》。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释例》都是他这一时期的常备书。十六岁后,他开始研究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并于十七岁时撰写了《尔雅义疏跋》,这是他一生上千万字的浩博著作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不难看出,少年时期就学习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释例》,这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可以说,这样的家庭,本来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现在,这简直是难以想像的。哪个家庭有条件指导自己的孩子读这些文字学的著作昵?
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母亲李玉洁自幼受良好家庭教育。叶嘉莹3、4岁时父母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6岁随家庭教师读《论语》。在家里还常听伯父与父亲吟诵和谈讲诗歌,引发对诗歌的浓厚兴趣。9岁考入笃志小学,一年以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1941年,年仅十七岁的叶嘉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
医学大家吴阶平,其父亲在他年幼时就请先生教他古书,请纱厂的工程师们教英文、算术。吴阶平迈过小学考入天津汇文中学。吴阶平回忆说:“父亲很早便教我认方块字,6岁左右开始坐在父亲的办公桌旁读《史记·项羽本纪》,看《三国演义》。”6岁时能够读《史记·项羽本纪》,这在今天,难以想象。
历史学家吕思勉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8岁时,母亲开始给他讲解《纲鉴正史约编》。他的父亲给他讲授顾炎武的《日知录》、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14岁时,族兄吕景栅教吕思勉点读《通鉴辑览》;到17岁,吕思勉已经读完了《通鉴》、《续通鉴》、《明纪》。
美学大师朱光潜早年也是在家庭读书,读过而且大半背诵过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看过《史记》和《通鉴辑览》。他还回忆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因为家塾里有人常读,他“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由此可见家庭中的读书氛围。
当时的许多家庭,都是富有文化气息的。这些未来的大师首先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对文学、历史、哲学的爱好,这是他们事业成功的起点。最早的教育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也大体决定了人一生事业的高度。今天,这样的文化家庭早已“雨打风吹去”,今日的父母,所盼望的,主要是孩子能够上个好的大学,平日为孩子所能做的,主要是督促孩子大量做题,以及到各种各样的英语、奥数班为孩子报名。
民国大师的子女
原创作者|郑春
仰望民国大师,在景仰大师风范的同时,自然关注大师的后代。令人叹服的是,民族精英的基因代代相传,大师后代同样光芒四射。
杰出人才
大师们近乎痴迷地研究学问,终在各自领域成为大师。言传身教自然也影响到子女们成才。
严复***生有九个儿女,男有严璩、严瓛、严琥、严璿、严玷女有严瑸、严璆、严珑、严项。你有密集恐惧症?好,拣重要的说。
三子严琥,福建协和大学教授。严琥的长女严倬云,也就是严复的孙女,嫁给了台湾工商业领袖辜振甫。对,他就是为一个中国奔走的台湾海基会首任董事长。你不懂政治?好,说个文艺的。
严琥的次女严停云,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台湾著名作家,笔名华严。不熟悉?好说你熟悉的。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是各领域翘楚: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家三院士,应该空前。梁启超、梁思成以及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三人堪称民国大师。在总数不足百人的民国大师阵容里,一门三大师,这是唯一的家族。
钱玄同的儿子钱三强,生于书香门第,4岁开始启蒙,24岁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师从居里夫人。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夫人何泽慧被称之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蒋百里的女儿蒋英,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副主任,曾在1943年匈牙利各国女高音比赛获得第一殊荣,蒋英的丈夫就是从小青梅竹马的钱学森。
纯正三观
大师的子女们大多接受了道德立世的家教,在应对人世间风雨方面的态度积极、正面,即使生活虐我千万遍、我仍待生活如初恋。
蔡元培的长女蔡威廉宁贫困而早逝。蔡威廉曾跟随父亲多次在欧洲居住,先后就读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和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回国曾在国立艺术学院担任教授。蔡威廉是国内第一个女性油画家。抗战爆发后,蔡威廉和丈夫林文铮逃亡昆明。1939年5月,蔡威廉因贫困不能去医院生产,结果难产大失血。蔡威廉的女儿林征明女士(即难产女儿)与梁德新、肖伟光联名发表的文章《著名美术理论家和美术评论家——林文铮先生》中对蔡威廉的死有详细记载:“产后数小时,她在床前的白壁上用铅笔作出新生女儿的肖像,并写上‘国难!家难!’此为其绝笔。两天以后,这位中国著名的女画家因难产流血过多而英年早逝。”
闻一多长子闻立鹤舍命护父。1946年7月15日,闻立鹤刚满18岁。闻一多参加李公朴先生被害记者招待会后,闻立鹤接父亲回家途中,父子二人遭到了 *** 特务的围攻,闻立鹤迅速扑在已经倒在地上的父亲身上保护父亲,连中5弹,右腿被打伤,肺部被打穿,子弹离心脏仅半寸。虽经多方抢救,身体还是留下了残疾(见搜狗闻立鹤词条)。
郁达夫儿子郁飞乱世求生。据网易传媒频道《郁达夫长子郁飞的动荡人生》一文,1940年,移居新加坡的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婚姻破裂。王映霞抛夫弃子从新加坡回到重庆。1942初,出于战争的需要,新加坡宣布禁止任何成年男子离开。郁达夫为了儿子安全,托友人带14岁的郁飞回国。当他们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时,发现已经买不到前往中国的机票。郁飞从报上看到蒋介石夫妇正在新德里访问的消息,居然想到写信向宋美龄求助,并真的得以乘坐军机飞回重庆。郁达夫在送别儿子时将老友兼同乡、行政院秘书长陈仪的名片给了他,郁飞凭这张名片找到陈仪,并在陈仪的呵护下长大成人、顺利从浙江大学毕业。
徐志摩儿子徐积楷支持母亲再嫁。据搜狐网2012年6月12日《徐志摩发妻张幼仪欲再嫁问儿子意见,他的回答感人》一文:1953年,徐志摩前妻张幼仪拟再嫁,特写信给美国已经大学毕业做了工程师的儿子徐积楷征求意见。徐积楷回信令人动容:“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赡。诸孙长成,全出母训……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不污大节
大师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大师们又大多急公好义,故而自己或子女投身革命事业当中。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师子女们追求真理、坚守信念的情怀感天动地。
严复的长子严璩,通晓英语法语,民国十三年任财政部长。抗战期间拒绝出任日伪财政部长,后贫病交加病逝于上海。咋样?算不算中华好男儿?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慷慨赴死,女儿悲伤去世。1927年6月26日,时任 *** 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被捕。1927年7月4日晚上,陈延年站着被刽子手用乱刀砍死。牺牲时年仅29岁。1928年2月16日,时任 *** 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的陈乔年被捕。关押期间,敌人对他多次使用酷刑,但他誓死不屈。1928年6月6日,陈乔年被敌人枪杀。牺牲时年仅26岁。陈独秀长女陈玉莹,在陈延年英勇就义后,带着三弟陈松年瞒着母亲来到上海料理后事。隔年陈乔年被害,又是他们姐弟俩到上海收尸。失去亲人的痛苦使陈玉莹悲恨交加一病不起,也在1928年去世,年仅28岁。两年失去三个子女,真不知道陈独秀怎么挺过来的。
还有,算了,以后再说。
这些大师的子女们,在面对国家、民族、信仰、生死等问题需要抉择时,所表现出来人性的光芒如此耀眼,更加衬托了大师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大师何以为大师?大师的子女们用永垂青史的事迹作出了完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