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原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充分反映出中国***产党直面现实的勇气及高度的自信。振兴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意义重大。
新时代,新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符合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由衰落到复兴的演进规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新时代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一批有识之士就意识到乡村衰败的问题,开始了乡村自救的探索。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是我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一个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正视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就在于更好地解_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也是极大的促进,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因此,必须振兴乡村,否则就不会有全面的现代化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激发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的必然要求。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多年聚焦“三农”,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加注重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将激发乡村的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
新部署,新要求。积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同样是20字的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互相对照,十九大报告的表述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产业兴旺,表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兴旺。二是生态宜居,表明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全,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三是治理有效,表明对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细,更注重结果。四是生活富裕,表明对农民收入增长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其中乡风文明提法得以延续,表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是新时期乡村发展的重要部分。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要求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升级”,从而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而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川大有可为。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四川的乡村一定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作者系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党的十九大精神四川省委宣讲团成员)(责编:陈艾婧)
作者:孙超英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