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与天津市的区划调整,原本是一家人,为何3次分家?
原因很多,经济、发展、地理等等都是造成“分家”的原因。
详细介绍:
在古代历史上,河北省基本上是赵国和燕国的控制区。因此,河北省又被称之为燕赵大地。河北各地民风淳朴、尚武,是历代王朝募兵的主要地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河北出现了一系列的名将,战功赫赫。
河北省北部的地形复杂,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例如幽州、蓟州等等。当年,属于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
当年,后晋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以至于宋朝需要直接在平原上面对辽国骑兵集群,根本无险可守。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疆域面积空前庞大。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有效管理各个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借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设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中书行省等等。
鉴于河北的重要性,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组成了中书行省。当时,天津就隶属于中书行省管理。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区划,并且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起初,天津仅仅是明朝的一个沿海要塞,被称为天津卫。但是在朱元璋去世以后,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天津渡海南下,夺取了皇位。
由于天津成为了皇帝的渡口,出现了天津这个名字。不过,在明朝的体系框架下,天津并没有太大的发展。
朱棣迁都以后,天津隶属于北直隶管理。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南明各个政权,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区划,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清朝设立了直隶总督,管理直隶省各个地区。
至于直隶省的省会,确立在保定府。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天津的地位逐步提高。天津卫被提升为天津州,几年以后,再次提升为天津府。
在清朝统治时期,直隶省下辖了12个府、6个直隶州,分别是:顺天府、保定府、天津府、正定府、大名府、顺德府、广平府、河间府、承德府、朝阳府、宣化府、永平府、遵化州、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
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甲午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等。清朝一败再败,签署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天津就属于其中之一。在这一阶段,在外来资本的注入下,天津迅速崛起,港口城市的优势非常明显,逐步成为了北方地区的大城市。
在清朝统治的末期,直隶总督兼任了北洋大臣,北洋大臣需要负责外交方面的诸多工作。长期在保定府,并不方便。为了方便与西方列强们打交道,清朝统治的末期。
虽然直隶省名义上的省会在保定府,但直隶总督每年都会在天津待6个月。保定府和天津府都承担了部分省会城市的职能,类似于南京和苏州的配合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1913年,直隶省的省会从保定迁移到了天津,此时,天津成为了直隶省的省会。1928年,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1928年10月,河北省的省会从天津迁往了北平。
鉴于天津市的经济地位、港口城市的巨大优势,天津市与河北省第一次分家,天津市成为了特别市。当年的特别市,与现在的直辖市非常接近。不过,这一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
1930年,河北的省会迁回了天津市,天津市被降级,再次隶属于河北省。时间到了1935年,我国与日本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鉴于日本拥有海空军的压倒性优势。天津市属于沿海城市,安全方面无法保障。
1935年10月,河北省的省会迁回了保定,天津市第二次被提升为特别市,第二次与河北省分家。此时的天津市,属于全国名列前茅的大城市之一。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
鉴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我国陆陆续续设立了10多个直辖市,除了北京市、天津市等传统直辖市以外,还有武汉市、西安市等省会城市,也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1952年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步推进,过分复杂的区划不利于经济发展。
截至1954年,大部分直辖市被降级,我国剩下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3个直辖市。河北省一直缺乏大城市,尤其是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港口大都市。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1958年,天津市被降级。河北省的省会又一次迁往了天津,天津市第三次与河北省合并,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
这一阶段持续了9年时间,一转眼到了60年代中期,我国北方一线的压力大大增加。北方目标拥有绝对的海空军优势,而且具有在华北、华东沿海地区登陆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河北省的省会又一次迁回了保定,随后迁往了石家庄。1967年,天津市又一次成为直辖市,与河北省第三次分家。70年代中期,天津市的区划轮廓稳定下来,并且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