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套法律汇编,由于法典的原文是刻在一块大型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所以,该法典也叫做“石柱法”。该法典使用的是楔形文字刻制完成,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法典全面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研究它的同时,我们发现在它的身后,有着重重迷雾需要人们去一一解开。

法典的意外发现在1901年12月,法国、伊朗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的苏撒古城进行发掘工作。这一天,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另外两块。将三块拼凑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这块石碑高达2.25米,底部圆周长为1.9米,顶部圆周长为1.65米。石碑的上部是浮雕,下部是用典型的巴比伦语的楔形文字镌刻的铭文。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经过缜密考证后断定:它就是人们耳闻却未曾目睹过的《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著名法典。我们都知道,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如果这部法典是“真身”,又怎么跑到苏撒去了呢?原来,公元前3000多年前,在今天伊朗迪兹富尔西南的苏撒盆地有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国即埃兰王国,古城苏撒就是埃兰王国的首都。通过战争埃兰人攻占了巴比伦之后,便把刻着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作为战利品搬回到了苏撒。后来埃兰王国被波斯灭亡后,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上台,将波斯帝国的首都定在了苏撒,所以,这个石柱法典便在苏撒古城被发现了。

颁布法典的原因疑惑在汉谟拉比那个时代,颁布一套成文的法典,这可是开先河之举。但是,为什么要颁布这么一部法典呢?会是汉谟拉比一时的心血来潮吗?

关于法典的颁布,有人认为是古巴比伦王国为了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颁布的。因为,汉谟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王,他勤于朝政,日理万机。随着版图的扩大,作为“威武之王、四方之王”的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应接不暇。于是,他下令将昔日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汇编成法典并刻在石柱上,以供臣民们瞻仰与学习。

也有人认为它是巴比伦王国特殊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因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都会泛滥成灾,再加上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上的积雪,经常会引起特大洪水,使得农田毁于一旦。并且更可怕的是,洪水泛滥的时间和洪水水量不可预见。因此,为了减轻笼罩在心头的不安全感,两河流域的人们求助于各种方法,诸如剖肝占卜术、占星术等等。编纂法典也是其手段之一,而《汉谟拉比法典》乃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

还有人认为,汉谟拉比制定法典并将其刻写在石碑上只不过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威严。因为,古城出土的椭圆柱形石碑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玛什端坐在宝座之上,而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则恭敬地站在他的面前。此刻太阳神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给国王,国王则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这些都无不显示着君权神授的古老观念。

文字被磨光之谜《汉谟拉比法典》在发掘出来后,考古人员发现在圆柱正面七栏的文字却被磨光了,这些被磨光的字迹则给考古人员留下了一道历史难题。根据史料记载,埃兰王苏特鲁克纳特约于公元前1150年入侵巴比伦尼亚后,自感成就非凡,不甘死后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丰功伟绩,于是打算在这巨大的圆柱石碑正面上刻上自己的卓越功绩。

但是,当埃兰国王毁去了上面的字迹后却没有刻上新字,或许是因为他不久后便逝世了,没有来得及刻上新字,或许是一些其他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便不可知了,这个谜团至今还困扰着很多考古人员和历史研究人员。但是,在现在看来,《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其实更像是奴隶主统治的护身符,是他们进行阶级压迫的工具。

《汉谟拉比法典》

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