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城乡行业全覆盖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服务大厅

纠纷受理、司法确认、多元联动、法律援助、民事公证、法律咨询等开放式服务窗口一应俱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热情服务,这里就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该中心为全区近180万人口免费提供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以及劳资、医患、交通事故等综合性“一站式”调解服务。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深改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下发后,青西新区工委管委(黄岛区委区政府)结合新区地域特点,安排专门资金,打造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区委政法委书记王崇江介绍,“同时,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区、镇街、管区、村居(社区)四级公***法律服务平台,着力培育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实现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城乡行业全区全覆盖。”

“您可别瞧不起这几页纸啊!”刚从家事调解室里走出来的王先生说,“就是它保住了俺的家!”王先生口口声声的“它”,就是那份已经签字捺印的家事调解书。

王先生今年50岁,经人介绍跟小自己20多岁、患小儿麻痹症的杨女士结婚。婚后不久,岳父母提出:把夫妻俩现在居住的属于王先生父母的房子,过户到王先生夫妻名下,否则就离婚。遭到拒绝后,索性把闺女和外甥一同接回娘家居住,声言不给房子就离婚。王先生多次上门,都被岳父母拒绝,既不让见老婆,也不让接孩子。

无奈之下,王先生走进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真没想到,一下子给解决了。”王先生细心地搀扶着刚刚走过来的岳母。“都是我老糊涂,都怪我,都怪我。”岳母有点不好意思。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分为东西两大部分,集受理、调处、指导、督查等9项功能为一体,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实行联动,负责统筹全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同时,为了适应人民调解保护隐私非公开的特点,还分设了若干单独的调解室。今年以来,中心直接调处疑难纠纷156起,成功率98%;接受法律咨询220余人次,分流纠纷80件,成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织体系的枢纽。

“你还别说,医调委是真管用!”

患者刘女士因心脏病在医院做手术,术中医生操作失误,把相邻的两根血管通道打断了。术后患者心脏安装了起搏器,医患双方随即发生了争执。患者一方聚集数十名亲属围堵医院数日,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我听人说,区里成立了什么医调委,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这里。”患者刘女士的丈夫说,“没想到,医调委还真管用。我今天就是来送锦旗的!”锦旗上四个烫金大字“患难真情”。

据了解,刘女士的这个医患纠纷,是医调委2012年成立后受理的第一桩医患纠纷。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司法局调解科科长韩雪梅介绍,“ 该案受理后,我们聘请了相关领域专家,反复调查研判认为:医院治疗方案正确,但医生操作存在过失,医院应负全部责任,须依法赔偿患者损失;对患方提出的某些‘过分’要求,宜粗不宜细,在合理合情的前提下,要设身处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调解成功后,医调委出具了调解协议书,申请了司法确认,由医院赔付9.9万元,双方随即履行,一起可能被激化的医疗纠纷成功化解。

除了医调委之外,青西新区还大力培育其他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先后成立了交通、劳动、物业、婚姻、消费者权益保护、食药安全、旅游等纠纷易发多发行业和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组织25个,聘请具有较高社会威信、被同行认可的、具有一定调解水平的社会离退休人员担任专职调解员,吸引和鼓励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参与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特定领域的矛盾纠纷,建起了专管、专调、专业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体系。

据统计,三年以来,全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结案道路交通事故纠纷2600余起,涉及损害赔偿金额9000余万元;调结劳动争议案件100余件,涉及金额800余万元;调结医患纠纷139起,涉及赔付金额1200余万元。各类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履行率达到100%,其中196份调解协议书得到司法确认,没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实现了行业领域全覆盖。

“有个什么事情,打个电话就解决了”

“居民有什么纠纷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事儿,打个电话,简单的,我就电话里解答;稍微复杂一点儿的,不出半个小时我就赶到了。”隐珠街道办事处朝阳山路社区律师会客厅薛惠丽律师一边展示“服务名片”一边说,“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一律实行上门服务;法律援助案件,全程跟踪服务。”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在健全镇村(社区)两级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在镇街层面依托26家司法所,整合27家法律服务所资源,建设公***法律服务站,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打造“半小时服务圈”;在166个管区建立综合调解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管区配备一名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调处矛盾纠纷,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在村居(社区)层面先后建成示范性社区司法工作室28处,打造“零距离服务圈”。

“过去啊,村里左邻右舍之间,有个脸红脖子粗的事儿,动不动要跑好几里地甚至十几里地,到区里、镇上或者街道请求介入调解。耽误工夫不说,太麻烦了。”家住隐珠街道香榭丽景小区的桑女士深有体会,“现在方便了,街道将每一位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的手机号码,全部印制在《健康养生手册》、《安全防范手册》上,分发到每家每户。有个什么事情,打个电话就解决了。我们私下里都叫它‘服务名片’。”

截止目前,区、镇街、管区、村居(社区)四级调委会建成率达100%,***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486个,***有调解员4268人。仅2016年以来,除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调结的案件以外,全区四级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结案4000多件,其中村居一级调结2800多件,占到了全区总调解数量的70%,基本实现了“家事纠纷不出门,邻里纠纷不出村”的城乡调解网络全覆盖。

(张晓方 刘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