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1.思考: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一)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二)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过渡语: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

 (三)出示图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

 过渡语: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帮助他们?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一)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

 1.小组交流:现在是什么时候?这个男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2.小结:听到上课的铃声,应该马上停止一切活动,有秩序地进教室,课间没玩儿够,还继续玩儿,会耽误准备上课用具,上课时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也上不好课。如果迟到了,还会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

 (二)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2)

 1.讨论:这位男同学做得对吗?想想应该怎样帮助他?

 2.小结:上课是学习时间,不好好学习,在下面玩东西,做小动作,会耽误自己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所以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管住自己,专心听讲。

 过渡语: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猜猜看,这些同学会改吗?

 (三)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3)

 1.全班交流:说说他们的进步表现在哪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2.小结: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些同学都改正了缺点,做到了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不在课堂上随便说话,玩东西,搞小动作。由于他们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表扬、喜欢,他们的学习也有了进步,这多好啊!

 四、做一做(使学生巩固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具体训练和指导。)

 1.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里做。

 2.请同学们到前边做。

 现场采访: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做不到的同学你会怎样帮他?

 (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五、儿歌总结

 1.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

篇二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大家排好队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活动和公***场所玩耍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约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流程:

 1、游戏《钻山洞》,体验没有秩序带来的危险。

 分别准备三个山洞:由两名同学来当拱门,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钻山洞,"谁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不能漏掉每一个山洞。"

 "刚才在钻山洞的时候你都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见了什么事情?

 小结:刚才同学自由的钻山洞,游戏过程中出现了拥挤、无序、碰撞、掉鞋等现象。

 2、讨论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的方法。

 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

 小结:钻山洞时,大家要从同一个山洞出发,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掉队,这样就会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了。

 3、播放背景音乐,再次玩《钻山洞》的游戏。

 同学还是自由游戏,教师及时鼓励同学排队的行为。

 小结:当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的把事情做好。

 活动延伸:

篇三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东西不乱扔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情感: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行为: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

 课时:2

 教育过程:

 一、插图导入

 1.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提问:

 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

 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

 4.过渡语: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

 (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此时学生通过听故事,可能会对乱扔东西的结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板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乱扔东西的坏处。)

 3、教师小结:

 乱扔东西就会找不到东西、还会耽误时间、耽误事情、心里着急,还可能会养成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害处可多了。

 4、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给李芳出出主意,告诉她怎样做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5、学生小组讨论后给李芳出主意。

 板书:东西不乱扔

 6、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学听了一定会感谢你们。李芳的老师也是这样劝告她的。

 7、听录音:

 内容:课文中李芳老师的话。

 8、过渡语:

 后来在妈妈的督促下,李芳逐渐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毛病,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李芳后来是怎么做的。

 9.提问:

 看图说一说,李芳是怎样改掉缺点的,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处。

 板书: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三、联系实际具体导行

 1.过渡语:

 通过看小芳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扔,那么,东西应该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让我们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电脑演示小明的家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一(教材P50图)。

 3.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摆扔的地方合适吗?你在家里把它们摆扔在哪里,为什么?

 4.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在老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上帮小明收拾家。

 5.学生独立操作后,在教师机上边演示边汇报,同学之间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相互争论,教师评判的原则是东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碍整洁即可。

 6.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二和插图三。

 7.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用过后应该怎么办?平时你把它们扔在什么地方?

 8.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内容。

 9.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引导,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不正确的启发同学自己修正。

 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的道理,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养成学习、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板书: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我们一起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这节课。

 2.学生阅读儿歌

 3.师: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开展一项活动。

 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板书设计:

 东西不乱扔

 找得到东西 不耽误时间 不耽误事 不着急……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